字體大小:

國內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成功!

腎臟移植是將一有功能的腎臟由活著的親屬身上腦死病人之身體取出,並移植入接受者之右側或左側的下腹部骼窩處,以代替失去功能的腎臟,發揮功能的一種器官移植手術。簡單的說腎臟移植就是「把一個健康的腎臟種入嚴重腎衰竭病人體內,以代替病人已破壞的腎臟來排泄身體的廢物。

腎臟移植失敗的原因,最主要的問題是排斥作用﹝詳見說明﹞引起的。自從腎臟移植興起之後,醫學界就不斷地研究器官移植的免疫問題,組織鑑別的技術也日新月異。雖然如此,因為無法壓抑的排斥作用導至腎臟移植失敗的情形仍然可能發生。一般排斥現象的發生,並非就表示腎臟移植失敗,大部分的情況都可以用藥物控制下來。如果無法控制,則植入的腎臟有時要取出。病人則恢復長期人工血液透析等待以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機會。最新的醫學研究報告顯示第二次移植腎臟存活率往往比第一為高,似乎由於前次的器官移植使身體對異體器官產生某種程度的容忍性。

日前臺大醫院於93年11月22日完成國內首例血型不相容的活體腎臟移植。55歲的余媽媽,血型A型,因為慢性腎衰竭必須長期接受透析治療,家屬考慮進行活體腎臟移植來幫助余媽媽,但家屬其他人血型均屬AB型,乃由58歲的余爸爸捐出腎臟,進行血型不相容的活體腎臟移植。

為克服血型不相容的問題,余媽媽在移植手術前一周接受4次的血漿置換(Plasmapheresis),並開始口服免疫抑制藥,手術當天在植入腎臟之前,余媽媽同時另行接受脾臟切除術。植入余爸爸AB型的腎臟後,余媽媽尿液排出正常,移植後14天無排斥跡象(Cre : 0.8 mg/dL),預計慢慢發生遷就現象(Accommodation),不需進一步接受血漿置換,可順利出院。

器官來源嚴重不足一直是腎臟移植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雖然活體捐贈的觀念漸次為大眾了解與接受,活體腎臟移植的數目也明顯增加,但以往受限於血型的相容性,部分考慮活體腎臟移植的家庭卻是愛莫能助。近年,隨著移植免疫學的進步與新免疫抑制藥物的研發,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在國外已有明顯的進展,血型不相容不再是活體腎臟移植的限制與瓶頸。

國內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的成功,象徵腎臟移植觀念與技術的提昇,希望藉由類此觀念與技術的提昇,未來能提供腎移植病友更好的服務,也得以協助以往受限於血型障礙無法如願進行活體腎移植的家庭。


【說明】醫學筆記 腎臟移植的『排斥作用』

人體的細胞有一種本能,可以分辨自體與異體的組織。除非病人與捐腎者為同卵生,否則受腎者多多少少會對移植腎發生排斥作用。所以腎臟移植手術後必需使用抗排斥藥物。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