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憂鬱症患者也有罩門:愛鑽牛角尖、想不開!

人人都有過憂鬱、悲傷的感覺,其中大部份是屬於正常的情緒反應,只有一小部份與精神疾病有關。當憂鬱的感覺過渡強烈,而與當事人的生活遭遇不配合、不成比例時,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憂鬱的毛病。臨床上首先要判斷這種憂鬱毛病究竟是由憂鬱性精神官能症或是其他包括躁鬱病、精神分裂病等的精神病所引起的,然後才能進一步做治療。

所謂精神疾病意指一個人的認知、思考、判斷、情緒以及驅動力(飲食、睡眠等)功能上的不正常現象;常見的精神疾病分為兩個範疇,一是精神病(psychosis);一是精神官能症(neurosis);前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型精神病、妄想症等,後者如精神官能性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畏懼症等。

要找到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總得經過一連串的嘗試、考驗及錯誤—就如生命的本質一樣,也可能得花好幾年的時間重新思索並訂出方向。精神疾病必須長期治療,持續投藥,且不論是哪一種精神疾病,越早發現治癒及癒後的狀況越佳,所以千萬不要諱言忌醫。

精神性疾病源於腦部功能的變化,其病因複雜多端,牽涉及生物性(如遺傳)、幼年環境、社會因素、環境因素、急遽的壓力等,根據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資料統計,精神疾病的發生不會是單一的因素,為多種因素合併所引發。

精神官能性「憂鬱症」以情緒低落、鬱悶、失眠或嗜睡、胃口不好或吃太多、活力低或疲累、失喜樂感、低自尊、自責、無法專心,對將來感覺沒有希望等等為主要症狀。症狀經常是慢性化,常持續兩年以上,並造成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家庭關係,患者除了情緒低落的核心症狀之外,也經常合併有身體不舒服的症狀。

懂得尋求精神醫療幫助的個案只佔少數,多數個案是默默忍受不舒服,親戚朋友也多認定患者只是個性上“愛鑽牛角尖”、“想不開”。

『精神官能症』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也是輕型精神疾病的代表。『精神官能症』的臨床症狀一般是以焦慮緊張為核心症狀,常伴隨有情緒鬱悶的憂鬱症狀,以及各式各樣身體不適的身心症症狀來表現,其病程常常是慢性化且經常一再復發,使得患者飽嚐病痛的折磨。

『精神官能症』是許多精神疾病之統稱,依據臨床症狀特徵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大類:焦慮性疾患、精神官能性憂鬱症、身體型疾患(身心症)、解離型疾患(歇斯底里)、壓力相關性疾患(如 1.正常壓力反應 2.適應性疾患 3.創傷後壓力症 4.反應性精神病等)。

世界衛生組織制訂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對憂鬱性精神官能症做了下面的描述:「一種精神官能性疾患,其特徵為不成比例之過度憂鬱,通常發生於痛苦經驗之後;其特徵不包括妄想或幻覺在內,患者常沈浸於發病前之心理創傷,例如:喪失所摯愛的人或物。患者亦常有焦慮,因此,焦慮與憂傷之混合狀態應歸類於此。」

從上面的說明可知憂鬱性精神官能症的患者是不會有妄想或幻覺經驗的,因此不致於和患精神分裂病而呈現憂鬱狀態者混淆不清。至於要和症狀較輕的躁鬱病患者的憂鬱狀態區別則比較困難,因為這兩種病在症狀上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例如情緒低落、失去信心、覺得無助沒有希望、注意力及記憶不好以及失眠等。但是以典型的病例來看時,兩者之間仍有差別,憂鬱性精神官能症的發病比較可以找出明顯的誘發事件而較少有家族遺傳因素,情緒低落也比較不那麼持續不斷,仍可因周遭情況的影響而暫時改善,病人在早上時心情比下午傍晚好,而躁鬱病則剛好和上述情形相反。

在治療方面,憂鬱性精神官能症著重在環境與心理治療,而躁鬱病患者雖然也需要環境與心理治療,但藥物或身體治療可能更為重要,尤其是在鬱病症狀嚴重的階段。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