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臺北市立療養院新進展:酒癮的預後、治療及篩檢

文:臺北市立療養院成人精神科 郭千哲主治醫師

以我國的酒類消耗量而言,與1952年比較,1994年全人口的酒精消耗量增加13.7倍,而每位國民平均酒類消耗量增加4.2倍,因此有很高的成長率。1950年代,在台灣漢族社區中所作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酒癮的盛行率低,約為0.1%;當時研究者之一便提醒未來必須注意我國的酗酒問題。經過數十年,1980年代一跨國際的調查,顯示台灣地區酒癮的終生盛行率在都巿地區為4.9%,城鎮地區為10.0%;而當時西方國家則約為18.0%。雖研究方法與工具不盡相同,但顯示三十年期間酗酒的盛行率有明顯增加;但相對於西方已開發家仍顯較低。

在我國,社會文化中允許適切的飲酒,但若有酗酒偏差行為,因國人普遍對精神疾病缺乏認識又有排斥感,少至精神科就診;只有當酗酒已經達到嚴重依賴程度,出現明顯的精神或行為障礙時,才可能被家人親友帶到精神科就診。也就是說,國人可能由於酗酒所造成的不舒服或相關的身體疾病而求診於精神科以外的各科,其中以基層醫療的家醫科及開業醫師為最多。1994年吾人曾北台灣某鄉的群醫中心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求診病患酒癮盛行率為13.8%,酒精濫用有12.3%,酒精依賴為1.5%。

台北巿立療養院對於酒癮的治療與研究具有傳統性,在1990年後先後設立酒癮特別門診及酒癮治療病房,服務病患至今。對於酒癮的預後,我們曾分析在1985至1996年因酒精依賴而到本院住院戒酒的病患,約500位。收案平均年齡約39歲,主要為男性。結果發現嚴重酒癮者的五年存活率為70.5%;中位存活時間為9.9年,此顯示10年的累積存活率約為一半(49.2%)。酒癮者的主要死因為腸胃消化系統及循環系統。結果亦顯示大於45歲及合併物質導致的器質性精神疾患(如出現妄想或幻聽)為危險因子。住院之酒癮病患係屬病程較晚期,宜應注意身體疾病、年齡大及具器質性精神疾患者。

酒癮之病程其實有幾部曲,例如在二十歲晚期到三十歲初期會先因喝酒而致誤事或犯法(如酒醉駕車),接下來可能影響工作或人際關係(如家人或夫妻關係),於四十多歲則影響身體及神經系統,甚至有精神症狀,若繼續進展則將提早死亡。治療可依病程,初期可在門診選擇相關戒酒藥,包括戒酒發泡錠(disulfiram)等。但若已明顯依賴,則需住院戒治。治療成功的因素除有效的治療外,個人動機及家人督促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國際上,過去一直研究有關酒癮早期便可篩檢的工具,雖然研究者想找一些實驗室的指標(如Gamma-GT)來篩檢酒癮,但成效不佳。目前仍以自填式問卷的有效性最好,例如國外的CAGE(Cut down, Annoyance, Guilt, Eye opener),題目只有四題。我們曾以此為藍本,將我國特有的飲酒文化之題項加入,結果發展了自填式華人酒癮問題篩檢問卷(C-CAGE)(如下),亦為四題,已發表於期刊。當中若有二題(或以上)為是,則建議轉介醫師進一步評估。二題(或以上)可預估近一年內有酒癮(酒精濫用及酒精依賴)敏感度為85%,特異度為63%,正確分類率為67%,相當不錯的篩檢工具。例如,敏感度代表可在100位酒癮者中找到85位酒癮病患。

附錄:自填式華人酒癮問題篩檢問卷 (The Chinese CAGE, C-CAGE)

“酒”是生活中十分容易取得的“飲料”,舉凡婚喪喜慶都可以看到它的倩影,它可以助興,也可以消愁,甚至在不知不覺間滲透到我們每一個生活環節中,讓我們忽略了它對身體和心理可能帶來的傷害性。

過去一年來你曾經因為酒後駕車被開單嗎?或者酒後隔天沒有辨法上班(或遲到)嗎?或者酒後發生的事情都記不得了嗎?或者酒後常常和家人起衝突嗎?或者曾經酒後跌倒?酒後痛風發作?或者醫生說的脂肪肝或肝炎是酒精引起,並且叮嚀你要少喝一點?…若您有種種因為酒精帶來的困擾,我們十分鼓勵您填寫下列問卷,只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和酒精之間的神秘關係哦!

是 否
□ □ 1.你曾經不想喝太多,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過量嗎?

□ □ 2.有家人或朋友為了你好而勸你少喝嗎?

□ □ 3.對於你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是感到愧疚(不應該)
     嗎?

□ □ 4.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
     舒服穩定?
本文作者【成人精神科 郭千哲主治醫師】
本文由【臺北市立療養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