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老人失智不可輕忽

臺灣即將邁入老年社會,面對老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失智症,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根治,預防之道就是認識失智症,並時時警省自己的行為,才能遠離失智症。

臺灣內政部在103年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65歲以上老人共2,808,690人(占總人口12%),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CI)有524,500人,占18.67%;失智症人口有227,137人,占8.09%(包括極輕度失智症91,673人,占3.26%,輕度以上失智症有135,464人,占4.82%)。據最新的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指出,全球每4秒就產生1名失智症患者,而且失智人口每20年成長1倍。

到底什麼是失智症?很多人認為因為老化導致失智,其實是錯誤的觀念,老化只是忘記某些事情,但事後會記起來。但一旦罹患失智症則是完全忘記曾說過、做過的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暨高齡醫學主治醫師陳英仁表示,除非是中風、頸部腫瘤引發的血管性失智症,不然要判斷是否罹患失智症,需要長時間觀察才能確診,這也是失智症在治療上有困難的原因。

不易發現徵兆的失智症

目前常見的失智症主要分為血管性失智症及退化性失智症。就前者來說,主要成因為腦中風或是腦血管病變,因為腦部的血液循環不佳,引起腦細胞死亡因而造成智力減退,通常中風病人,會有5%的人有失智症,要觀察是否有血管性失智症,可以從幾個方面,像是尿失禁、在吞嚥上有困難、易跌倒、有憂鬱傾向。

然而,最擾人的則是退化性失智症,像是美國前總統雷根所患的阿茲海默症,因為腦部神經受到破壞,所以對時間、地點、人物有記憶力衰退的問題。另外退化型失智症還有好發於年齡50歲以後的額葉及顳葉型失智症,以及平均年齡70歲的路易氏體失智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出現幻視、幻聽,或是有被害妄想症。

失智症如果能早期發現,並及早以藥物治療,能有效延緩病情。但也因為初期症狀輕微,常被忽略:例如忘東忘西、時常在找東西、忘記今天有約、跟別人說過什麼話、最近發生什麼事老是記不起來、也不清楚今天幾月幾日……等微小症狀很容易被一笑置之。

陳英仁指出,要及早發現失智症,除了本身對此病症很清楚而有警覺心,還需要家人的仔細觀察,再經腦科及神經科會診,進行腦部檢查、內分泌腺或生化檢驗,並做心理方面的臨床診斷才能確定,但有時觀察期就長達好幾年,這也是影響治療的原因。

如何預防失智症

要預防失智症,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還是有方法。例如多動腦,養成終生學習及閱讀的好習慣,以增強腦細胞之間的神經鍵結。多參與社交活動,像是當志工、社區活動,多與人接觸,得到失智症的風險可以下降到4成。

每週運動2至3次,不論是有氧還是肌力運動,對失智症還是阿茲海默症有相對性降低至6成以下的風險。運動也能有效控制體重,若中年人BMI 大於30,發生阿茲海默症相對風險上升3倍;介於25到30之間,則是升高2 倍;若過瘦也不是好事,也就是BMI 在18以下,失智症風險反而提高。運動除了維持體重以外,更能釋放壓力、遠離憂鬱。研究顯示若有憂鬱症,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

心血管疾病是引發失智症的原因之一,血壓收縮壓> 160mmhg 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血糖如能控制好,也能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此在飲食上多攝取蔬果、豆類、五穀雜糧等維生素C、E、B 群,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也不能少,但不建議攝取高劑量維生素或魚油等營養品,以自然食物為佳。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都會增加失智症罹患風險,應盡量避免;此外,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因此騎單車或是機車時,一定要配戴安全帽,才能多一分安全。

失智症10大警訊

瞭解失智症之後,更要對失智症發出的警訊有所認知與警覺,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10大警訊供參考:

1.記憶力減退到怎麼想都想不起來。通常忘記後經過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的忘記頻率很高,而且會伴隨不斷重複發問,或者同一種東西買了再買的重複購物問題。

2.曾經很熟悉的動作,變得無法處理。如計程車司機不認得路以致開錯路、廚師煮菜半輩子現竟忘了烹飪方法。

3.在規劃或執行上,甚至是處理數字問題,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嚴重者會出現不能專心以致沒辦法處理的狀況。

4.一般人會在不熟的地方迷路,但失智者會出現在家周圍迷路,或是搞不清楚現在是白天或晚上。

5.在面對鏡子時,看到鏡中的自己,會誤以為另一個人,甚至覺得家裡老是有其他人,而且在閱讀及判別遠近上出現困難。

6.在說話及書寫上出現困難。即便再簡單的單字,都無法說出口或是寫下來,也會在對談中不斷重複或中斷,然後不知怎麼繼續進行。

7.一般人亂放東西不是常態,對失智者而言是常態,且隨時在發生。不斷找不到東西,甚至以為東西被別人偷走。

8.失智者無法辨別常理,甚至無法打理自己。如冬天穿短衣、過馬路不看紅綠燈、借錢給陌生人等。

9.害怕參加社交生活,不想出門、不想見人,寧可呆坐在電視機前好幾個小時,或是在床上睡覺,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10.性格及情緒的大轉變。比方脾氣溫和的人開始易怒、猜忌懷疑他人,無法自我控制自己的失序行為,特別害怕或只依賴某個人。

照料失智症親人有方法

家裡若有失智症的患者,除了患者自己感到不舒服,身旁的家人在照料及心理上也常會無法適應。可以求助相關單位,例如臺灣失智症協會,瞭解失智患者的狀況以及應對方法。若能在照顧上懂得更多相關資訊,能減少彼此間的衝突。

例如因為失智者有顯著智能障礙,會忘記關火,最好有人陪伴並在旁提醒,千萬不可以讓他一個人在家裡,才不會因此發生危險。約有10%的失智者有「徘徊」的現象,例如想出去、想回家。這個時候,可以帶患者出去走走散步,再帶回家,避免與患者發生口角與衝突。由於失智者無法分辨夜間與白天,更容易產生幻覺,當出現夜間喊叫、翻找東西時,有可能是看不到或是意識障礙,以為有人在那裡,可立即開燈,並輕聲勸說,若是硬碰硬大聲斥責,情況只會更糟。失智症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患者透過藥物可以減緩病情發作,按時服藥、定期檢查,或是進行如懷舊治療、音樂治療、認知治療等非藥物性治療,皆是不二法門。
本文作者:文�吳淑華 諮詢�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暨高齡醫學主治醫師 陳英仁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