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肩頸痠痛嗎?小心細菌感染!

肩頸痠痛除了常見的運動傷害或退化性疾病,也要考慮是否為細菌感染。早期發現只需藥物治療即可痊癒,免除承受開刀風險。

一位80歲的陳太太,最近抱怨頸部劇烈疼痛,服用止痛藥仍無改善,因此來到骨科門診。初步檢查發現除了頸部活動稍微受限以外,其實還有輕微發燒。在X光片底下,僅有一般退化性疾病的表現。

僅為參考示意圖
圖片來源:by sixninepixels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由於持續劇烈疼痛及發燒,醫師安排磁振造影檢查。結果發現陳太太有頸椎感染情形,感染部位大多分佈在頸椎小面關節(facet joint)。進一步安排細菌培養,結果無論是血液或穿刺抽吸檢體,都顯示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陳太太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目前已完全恢復,不再抱怨頸部疼痛,沒有神經功能受到影響,血液中的發炎指數也已回復至正常值。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趙顗絢表示,脊椎感染大致可依照感染病原菌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菌造成的化膿性脊椎炎,另一類則是結核菌或其他病原體造成的非典型肉芽性脊椎炎,此病患即是屬於化膿性脊椎炎。過去文獻中,造成化膿性脊椎炎最常見的細菌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趙顗絢指出,細菌跑到脊椎的途徑有三種可能:第一是脊椎附近的組織感染,直接擴散到脊椎。第二是體內遠端的組織感染,細菌被血液運送到脊椎。第三則是接受治療時,細菌被治療工具帶到脊椎。

就部位來看,無論頸椎、胸椎、腰椎都有可能發生化膿性脊椎炎。頸部的化膿性脊椎炎相對較少見,但是有較高機會發生併發症。頸椎的各構造當中,分佈在小面關節的感染更少見,過去僅有零星報告,沒有大規模的研究。

趙顗絢說,脊椎感染早期表現大多是局部疼痛伴隨發燒,但若是到病程晚期可能出現神經壓迫症狀,甚至四肢癱瘓無力。檢查方式以門診進行的身體評估及神經學檢查為主,至於X光片、磁振造影、或骨骼掃描等檢查工具,則由醫師視情況安排。

治療早期脊椎感染是以藥物為主,一般建議至少要6~8週的抗生素治療,配合使用頸圈或背架。然而晚期若出現神經管膿瘍或神經壓迫,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以進行清創或神經減壓。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 趙顗絢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