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精神分裂,還是思覺失調?

精神病有很多種,精神分裂症是其中一種,也是我們普遍最常見的嚴重精神病。直至現在,我們仍不清楚究竟腦內出了甚麼問題而導致精神病,已知導致精神病出現的原因是腦內的化學物質在平衡方面出現問題,造成失調而出現精神病。近年出現的新名稱「思覺失調」,簡單來說,就是精神病病徵的統稱。 

許多人對精神病都有誤解,不明白究竟是甚麼病,社會上也有嫌棄精神病人的人,或對精神病患者有特別的歧視。精神病患者受著精神病的病徵影響和困擾,若是因為怕被標籤為精神病者而不尋求醫治,只會令病況日益深沉。所有精神病都是愈能及早醫治,後遺症愈少。

我們的腦部有許多神經線,而神經線的溝通是靠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若是失去平衡,就會造成失調,因而影響了思想,使人產生幻覺、妄信,思路紊亂而令語言不清,我們可以稱這些病徵為「思覺失調」。思覺失調通常在嚴重的精神病中出現。

精神分裂症的病徵
診斷精神分裂症可以從病者的行為及言語中判斷,因為精神病患者相信不存在的事物,思路沒有邏輯,而且會出現幻覺,這些病徵通常都會表現在病人的行為及言語之中,醫生可以在病者的行為及語言上觀察,判斷病人是否患病。

陰性病徵:
不注重個人清潔衛生及儀容
社交退縮,沉默寡言。
對人及事缺乏興趣
喪失做事的動力

陽性病徵:
思想紊亂,胡言亂語。
妄信 ── 縱使在相反證據下,堅持自己錯誤的信念(常見的妄信是被迫害或被跟蹤)。
幻覺 ── 身邊沒有人但仍聽到有人說話或討論自己的事情
木僵徵狀 ── 可能有怪動作,或保持同一姿勢一段長時間。

認知失調:
注意力不足,易受其他事情影響。
反應緩慢

怪異行為:
打扮古怪
不停重複某個動作
自言自語
哭笑無常

成因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真正病因仍然難以確定,一般相信都是有遺傳關係,但是遺傳只是遺傳了發病傾向。並不是父母有精神分裂症,子女就一定會有病。其他如腦部的結構是否曾經受損、個人的性格、處理壓力的能力,都可以影響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情況。

雖然精神分裂症有遺傳傾向,卻不是父母任何一方有病,子女就一定有病,即使父母都有精神病,子女患病的機會亦不過4成左右。而平均每1千人中約有3個左右患有精神分裂症,人一生中的發病機率則在千分之2與千分之10之間,通常,發病的年齡是青少年及成年初期,患病率則以女性較多。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初發病時,可能只是行為有異於常人或情緒特別緊張,因而常被誤為焦慮症,至後期病徵更明顯時,才知道是精神分裂症。

如何面對患病者?
若發覺家人或朋友行為有異,最好可以勸導病人見醫生。如果病人不願意見醫生,現時有些精神科外展服務,可以透過社工或其他途徑約見家人,若是發現病人的情況嚴重,則可以安排家訪,勸導病人就醫。

一般來說,精神病患者都不肯承認自己有病。這種情況下,不要與病人爭拗,因為若他相信自己被迫害或被跟蹤,又或是有幻覺的話,在當事人來說是千真萬確的。病人會為此而寢食難安,甚至不敢上街,我們要幫助病人減少這些困擾,服藥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病人控制病徵,減低恐懼。當病人接受治療之後,發現幻覺少了,街上再沒有人跟蹤他,或是被迫害的感覺沒有了,就自然會繼續接受治療。不少病人在開始的時候都不願承認自己有病,但是在接受治療之後,就會漸漸意識到問題的所在。病人的家屬最好是多關心病人,支援病人,讓他繼續接受治療。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傾向
我們普遍認定精神病患者都有暴力傾向,這是因為不能預測精神病患者病發時的行為,要是病人感到自己被害或有危險,為了要保護自己,便可能會有襲擊其他人以保護自己的行徑。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都沒有暴力傾向,雖如此,我們必須承認,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傾向比正常人為高。

治療
精神分裂症是一個嚴重的精神病,不是心理問題引起的病症,而是腦部出現病理問題。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服藥,最有效的預防復發方法也是服藥。大部分患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都需要長期服藥,其他如處理壓力的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康復治療也有一定幫助。

所有藥物治療都是主要針對病人的陽性病徵,如妄想、幻覺等。對於陰性病徵,藥物的作用便十分有限。治療陰性的病徵,需靠康復治療以建立人與人的關係、工作動力及自我照顧的能力。

精神科藥物
由於仍未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腦內的多巴胺釋放為何會增加,亦未找到根本的治療方法,目前醫療上仍以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為治療精神分裂症的主流方法。

精神科藥物主要是指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能影響精神活動的一組藥物,以50年代初期發現的Chlorpromazine為起點,發展出一連串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Antipsychotics)、抗抑鬱藥(Antidepressants)、抗焦慮藥(Anxiolytics)、抗躁狂藥(Antimanics)等。

當病人出現明顯的精神病症狀,如幻覺或妄想時,先使用抗精神病藥,症狀緩和或消失後,可依病人情況及需要,再作各種康復治療。抗精神病藥一度被命名為重鎮定劑(Major Tranquilizer),因這類藥物不僅對精神分裂症有效,對其他各種因素造成的精神病症狀也有功效。

使用精神科藥物最大的爭議來自新藥與舊藥的應用。其實,新藥與舊藥療效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新藥的副作用較少,而舊藥價錢較便宜。

近20年發展出許多化學結構完全不同的藥物,這些新藥物(又稱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相對較少出現舊藥(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錐體外系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新藥包括Quetiapine,Risperidone,Olanzapine,Zotepine,Sertindole,Clozapine和Ziprasidone。其中Sertindole因心臟副作用及猝死而未能通過批准上市。

由於五羥色胺受體2(5-HT2)涉及知覺、情緒調控及運動控制等,更可調節多巴胺的釋放,非典型抗精神藥對五羥色胺系統發揮阻滯作用,進而抑制多巴胺,是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基本。但多巴胺有抑制荷爾蒙催乳激素(Prolactin)的作用,若是多巴胺被抑制,就會使催乳激素增加,降低病人的性慾。

非典型抗精神藥如Quetiapine及Clozapine較少引起錐體外系副作用,部分新藥會使病人體重增加,而大部分新藥都會有嗜睡、口乾等副作用。

雖然在多數人心中,仍然認為精神病是心理的問題,但是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精神病的問題不只是在心理機制出了差錯,病人的大腦生理性結構和功能的障礙或調控不良才是病患的原因,尤其是一般常見的精神病徵狀經過服藥治療後,都有大幅度的改善,足以反映精神病出現的症狀源於大腦功能病變的本質。

非典型抗精神藥的藥理性質是未來新藥開發的方向,新一代藥物較傳統藥物較少擾人的副作用,病患者服藥的副作用減少,無疑是增加了服藥的服從性,大大幫助了精神病患者忌醫的態度。唯新藥價錢偏高,卻是為人所詬病。

甚麼是錐體外系副作用?
錐體外系統包括錐體系以外的連接大腦皮層、基底神經節、丘腦、小腦網狀結構及脊神經元的神經束和傳導系統。錐體外系統主要是調節固有的肌肉運動反應。
錐體外系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會出現以下的反應:

急性肌肉緊張(Dystonia)
不能靜坐(Akathisia)
柏金遜症狀(Parkinsonism)
遲發性運動障礙(Tradive Dyskinesia)

病了,不是瘋了!
要普通人接受精神病患者其實是不容易的,因為社會普遍存在精神病患者有一定危險的錯誤觀念。但是,精神病只是疾病的一種,這群病人不是「瘋狂」而只是受「病」所影響,在沒有發病的時候,與常人無異,我們應該多接納這些受「病」影響的人。而且,精神病患者沒有集體的行為,不會因為一個病者病發而影響其他病人的情緒而出現集體行為,電影上的集體發病情況只是戲劇化的情節。

打擊
我們常以為,患精神病的人都是受到很大的打擊以致發病,但奇怪是有些人明明沒有遇過甚麼打擊,都一樣會發病。
王醫生把病人可以承受打擊的能力比喻為一杯水,把打擊比喻為石頭,有些人是一杯接近滿溢的水,有些人是一杯半滿的水。若是把石頭放進一杯半滿的水中當然不會發生問題,但若是把同等分量的石頭放在接近滿溢的水杯中,水就滿瀉了。這說明了有些人可以承受較大的打擊,而有些人卻連小打擊都不能承受,又或是有些人可以承受小打擊,但當幾個小打擊一齊出現時,便又承受不了。

病人的權利
精神病也是病的一種,患了精神病的人要是不肯接受治療,我們是不能強迫他們接受治療的。醫生沒有強迫病人接受治療的權力,直至病人的病況影響了其他人的安全或自身的安全,才可以根據香港的精神健康條例向法庭申請強迫病人入院接受治療。
本文作者:撰文:Donna 鳴謝:王明爍醫生(精神科)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