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水感肌養成攻略


本文作者:中國附醫兒童醫院 藥劑部 藥師 楊智晶


瑩潤透亮的水感肌不只是美麗的象徵,更是健康肌膚的指標。造就飽滿水感肌的關鍵在於表皮最外層的角質層。擁有健康的角質層,才能抵抗外界物質對肌膚的傷害,而角質層的含水量決定於皮脂腺與汗腺分泌物所組成的皮脂膜。


許多因素會影響皮脂膜的平衡狀態,例如年齡、性別、疾病、環境及季節等。當皮脂膜的脂質比例下降,其蓄水性驟減,進而導致角質層的含水量減少,皮膚就會顯得乾燥、細紋也比較明顯。嚴重時,可能出現裂口、脫皮、搔癢,甚至過敏等症狀。當皮膚的防禦功能出現漏洞,外來的微生物與化學物質就有機會趁虛而入,引發各種問題。


保濕產品使肌膚水潤的原理


理想的保濕產品應能鎖住水分,減少水分流失,使肌膚持久水潤。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仰賴下列3種作用:


1. 隔水劑(Occlusives):例如凡士林等蠟類或油脂類,可在皮膚表面形成鎖水薄膜,有效阻絕水分的蒸散,但因其氣味不佳及封閉黏膩的使用感,不易被消費者接受。


2. 潤滑劑(Emollient):一般配方中常見的長鏈飽和脂肪酸或脂肪醇,可以填補角質細胞間隙,減少水分蒸散,促進皮膚的柔軟性及光滑感。與隔水劑相較,潤滑劑較無封閉黏膩感(但在大量塗抹時例外),鎖水功效則較弱。


3. 濕潤劑(Humectant):如玻尿酸、甘油或尿素等可幫助水分的吸附。濕潤劑吸收水分的來源包括外界環境與真皮層,因此在皮膚濕潤時(例如剛洗完臉)塗抹,濕潤劑可幫助將外界的水分吸附到表皮上,但同時需搭配具鎖水作用的隔水劑或潤滑劑,才能真正的鎖住水分。若在皮膚已呈現乾燥的情況下,單用濕潤劑反而會毫不留情地吸收肌膚內層的水分,進而加速水分從表皮蒸散,使乾燥的症狀惡化。


依據上述不同的特性,一般市售保濕產品多半混合數種成分,再藉由調整配方比例及劑型設計(乳液、乳霜等),來因應不同膚質、使用部位或使用者喜好等需求。適合自己膚質的,就是最好的。由於影響皮脂膜的因素眾多,因此理想的保濕產品必定因人而異。此外,在不同季節、環境或生理狀態下,不同部位的皮膚(例如混合型膚質)也會有不一樣的保濕需求。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需要額外的保濕劑。一般而言,中性膚質本身的皮脂膜平衡良好,不需刻意加重保濕。油性肌膚的皮脂腺已分泌過多油脂,此時若再使用含隔水劑或潤滑劑等油性的保濕產品,無異油上加油,悶上加悶,反而容易造成毛孔阻塞等問題。


偏乾性或混合型膚質的乾燥部位則須加強保濕,而且最好能趁皮膚含水量高的時候(例如剛洗完臉、剛洗完澡),趕快塗上適合的保濕劑,才能留住水分。


每日攝取適量水分,讓體內水分充足也是重點之一。若皮膚乾燥症狀持續未見改善,或已出現病變,則應及早就醫。


當然,別忘了肌膚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時因地因膚質變化來調整保濕策略,才能為妳的肌膚量身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完美水嫩計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