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A:

乳糖不耐症或許不能說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只能說是一種不適, 全球可能有50%左右的人有這方面的困擾, 它基本上是一種遺傳的缺陷(雖不是很大的), 是因為主宰乳糖分解的beta-galactosidase酵素缺乏所致, 也就是說, beta-galactosidase基因不全, 因此無法有效分解乳糖, 而容易使腸道電解質不平衡而腹瀉, 由於牛奶是很重要的鈣質來源, 如果缺乏beta-galactosidase而不能喝牛奶, 將來骨質疏鬆的機會比較高.

牛奶以前是西方人的食物,但是注重健康的國人,由於注意到骨質酥鬆的問題,或是接受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飲食習慣已漸漸有了改變,鈣質補充也成了熱門的話題,於是許多人就養成了喝牛奶的習慣。但是有許多的患者喝了牛奶之後,覺得肚子咕嚕咕嚕叫,或是會放屁,肚子悶悶脹脹,不太舒服,嚴重的還會拉肚子。這是因為國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成年以後腸道中的乳糖酵素會逐漸減少,以致牛奶中的乳糖無法完全吸收,造成上述症狀,稱為「乳糖不耐症」,或「乳糖脢缺乏症」。

乳糖不耐症分為先天性、原發性及續發性。先天性乳糖不耐症指嬰兒一喝奶就腹瀉,續發性則是因腸炎造成腸黏膜受損而無法正常吸收乳糖,而國人最常見的則屬原發性。在嬰兒時期,上帝給所有的人都有足夠的乳糖酵素來消化所有喝下去的母乳或牛奶,但是隨著小孩漸長,體內小腸中的乳糖酵素就不明原因地逐漸減少,減少的時間大約發生在孩童時期,這就是原發性乳糖不耐症。根據研究報告,中國人、日本人、東南亞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原發性乳糖不耐的情形;而阿拉伯人、猶太人、印度人、美國黑人則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有乳糖不耐的情形;歐美的白種人則大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缺乏乳糖脢,因此多數白種人喝牛奶之後都不會有乳糖不耐的症狀。

如此明顯的種族差異,已證實是一種染色體隱性遺傳。

原發性乳糖不耐的國人,喝了牛奶之後,因為只能消化部份的乳糖,其餘未分解的乳糖留在腸內,就被細菌利用來發酵,分解成氫氣、二氧化碳、乳酸、以及其他的有機酸刺激腸道,而且這許多代謝產物使腸內的滲透壓升高,所以許多水分便滲透到腸管裏面去,將腸腔脹得比較大。因此患者會覺得肚子絞痛、脹氣、腹瀉、腹鳴等症狀,不太想吃東西,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乳糖脢不足所引起。

既然喝牛奶會腹瀉,有的人就改喝脫脂奶,但通常不會改善,因為腹瀉不是牛奶中的脂肪引起;有的人改另一個牌子的奶粉,還是拉肚子;改喝羊奶,也是照樣腹瀉,因為羊奶仍含乳糖。由於喝下去的奶不吸收,所期望的鈣質補充也就難以達成。

原發性乳糖脢缺乏是基因的問題,所以也沒什麼好的療法,國外雖有口服基因治療的報導,但都仍在實驗階段。因此對想用牛奶補充鈣質的朋友,筆者建議以下幾個方法:

因為症狀輕重,和喝的奶量有很大的關係,喝得越多,症狀就越嚴重,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少喝一點,例如每天原來喝一杯牛奶的人就改為半杯。另一個辦法就是訓練腸子,每天喝牛奶使腸內的乳糖脢受刺激逐漸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所以他天天喝的時候,腹瀉的情形就會比較輕微,但是一般來講,東方人能夠增加的乳糖脢只能到一定的限度,所以仍無法消化非常大量的牛奶。另外奶粉沖泡稀一點也比較不會拉肚子,因為喝下去的乳糖比較少;反過來說,有些人喜歡泡香香濃濃的牛奶,他的症狀就會比較嚴重。調味乳因為已加入一些巧克力粉或是其他的香料,所以乳糖濃度相對較少,症狀便較輕微,喝溫牛奶也比冰牛奶好些。

因為全世界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缺乏乳糖脢,所以牛奶的替代品就應運而生,不同的牛奶製品,因為成份改變,口味也變化多端,以下介紹一些仍保有豐富鈣質的牛奶製品。

鮮奶油:這是從鮮奶中分離出來的高濃度奶油,用途很廣,可作成奶油、冰淇淋、蛋糕,或沖泡咖啡等等。但它的熱量很高,容易發胖。鮮奶油經攪拌發泡後就變成泡沫奶油,常用來加在濃咖啡上。

煉乳:把牛奶濃縮,就成為煉乳。一般商店出售的罐裝煉乳,是加上蔗糖,經加熱殺菌過的,但開罐後容易腐壞,不能長期保存。

發酵乳:近幾年發酵乳品相當風行,像優格、優酪乳都是這類產品。牛奶經乳酸菌發酵後,其中大部份乳糖已經被乳酸菌分解了,所以就不會引起腹瀉。同時,當乳酸菌把牛奶變酸性之後,也更利於腸胃對牛奶中鈣質的吸收。不過也由於乳酸菌的存在,發酵乳就無法在常溫下保存太久,否則會越來越酸,所以一般含有活性乳酸菌的產品都必須冷藏。
此文由KingNet編輯部收錄至營養保健諮詢常見問題集

2003-06-06 21:10:17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