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烏

白首烏
    別名

    白首烏別名

    隔山消、白何首烏、隔山撬、白木香、白何烏
    主治

    白首烏主治

    腰、膝部酸痛,陽痿,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慾不振,小兒疳積,產後乳汁稀少,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功效與作用

    白首烏功效與作用

    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抗氧化,抗腫瘤,調節免疫,降血脂,改善溶血性貧血,促進毛髮生長。
    用途分類

    白首烏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血藥)
    用法與用量

    白首烏用法與用量

    內服:6~15克,新鮮藥材則加倍,煎湯;或每次1~3克,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白首烏使用禁忌

    內服不宜過量。兒童及生理期內女性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白首烏的基原

    蘿藦科(Asclepiadaceae)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之乾燥塊根。

    白首烏的拉丁生藥名

    Radix Cynanchi Auriculati

    白首烏的英文名

    Bunge Auriculate Root

    白首烏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微苦,性平,歸肝經,歸腎經,歸脾經,歸胃經

    白首烏的化學成分

    多種隔山消苷、牛皮消苷A~C、蘿藦胺、牛皮消素、蘿藦苷元、12-O-桂皮酰基去酰蘿藦苷元、戟葉牛皮消苷、白首烏二苯酮。

    白首烏的性狀

    淺棕色長圓柱形、長紡錘形或結節狀圓柱形,長7~15公分,直徑1~4公分。栓皮脫落處土黃色或淺黃棕色,斷面粉性類白色,具鮮黃色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甘後苦。

    白首烏的藥用部位

    塊根。

    白首烏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春初或秋季採挖,洗淨泥土,去除殘莖和鬚根後晒乾,或趁新鮮切片晒乾。鮮品隨採隨用。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乾燥容器保存。

    白首烏的產地

    生於海拔3500公尺以下的山坡岩石縫中、灌叢中或路旁、牆邊、河流及水溝邊潮濕地。分布於華東、中南、河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台灣,栽培於山東、江蘇。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