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根管治療是什麼?一定要裝牙套嗎?根管費用、步驟、術後保養一次搞懂!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怎麼辦?醫生說我需要抽神經!」聽到這句話,許多人第一反應是緊張甚至害怕。但其實,「抽神經」只是一般民眾的俗稱,正確的醫學名稱為根管治療(Root Canal Therapy)。
根管治療是一種牙科治療方式,當牙齒因嚴重蛀牙、外傷或感染導致牙髓發炎或壞死時,就需要透過根管治療清除受損組織,以保留牙齒結構並恢復咬合功能​。

牙齒為什麼需要抽神經?

牙齒內部的牙髓組織含有神經和血管,負責感知溫度與壓力,同時提供牙齒養分。然而,當細菌入侵牙髓腔時,身體無法自行修復,可能導致劇烈疼痛、膿腫甚至影響全身健康​。以下幾種情況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 嚴重蛀牙:蛀牙深入牙髓腔,引發感染或劇痛。
  • 牙齒外傷:意外撞擊導致牙髓受損,如牙齒變色、裂痕等。
  • 牙齒慢性發炎:長期疼痛或牙齦腫脹,可能代表根管內部已有細菌感染。
  • 牙根病變:X光片顯示根尖周圍有黑影,可能是感染擴散至齒槽骨​。

若不及時處理,細菌可能擴散至齒槽骨,甚至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或敗血症,特別是免疫力較低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或年長者,風險更高​。

根管治療的流程有哪些步驟?需要多少時間?

根管治療通常需要2~4次療程,視牙齒的感染程度與根管形態而定,每次治療約需30~90分鐘。以下是根管治療的完整步驟:

1. X光檢查:評估感染範圍

牙醫師會先透過牙根X光片檢查牙髓腔與根管系統的狀況,判斷感染的範圍及嚴重程度。這有助於確保治療的必要性,並規劃適當的治療方式。

2. 局部麻醉:降低治療不適

若牙髓仍有活性,牙醫師會施打局部麻醉,確保治療過程中不會產生疼痛。如果牙髓已壞死,雖然疼痛感較低,仍可能因根管內壓力變化產生不適,麻醉仍有助於患者放鬆接受治療。

3. 清除蛀牙與打開牙髓腔

牙醫師使用牙科高速鑽去除蛀牙部分,並在牙齒表面開一個小孔,打開牙髓腔,讓根管治療工具能夠深入牙根內部清除受感染的牙髓組織。

4. 擴大與沖洗根管:徹底清除細菌

使用專業的根管銼擴大根管內腔,去除殘留的病變組織,並搭配次氯酸鈉或生理食鹽水沖洗,確保細菌與壞死組織被徹底清除。某些情況下,牙醫師可能會在根管內放置消炎藥物,並以暫時填補物封住牙齒,待下一次療程時再進一步處理。

5. 根管填充:防止二次感染

確認感染已完全清除後,牙醫師會使用特殊的根管充填材料封填根管,避免細菌再次侵入。這一步驟可確保牙齒內部的密封性,降低未來再感染的風險。

6. 牙齒修復:恢復正常功能

由於接受根管治療的牙齒已失去神經與血液供應,結構會變得較為脆弱,因此通常需要進一步修復:
  • 填補與封閉:若牙齒損傷不大,可使用樹脂或玻璃離子體填補,暫時保護牙齒。
  • 製作牙冠(牙套):若牙齒結構受損較嚴重,需製作全瓷冠或陶瓷嵌體來包覆牙齒,防止因咬合壓力而斷裂。這一步驟通常在根管治療完成後2~4週內進行,以確保治療效果穩固。

體而言,根管治療的時間與次數取決於牙齒的感染程度與複雜度,前牙通常需要2~3次療程,後牙因根管較多,可能需要3~5次療程。

抽神經後會不會痛?

許多人聽到「抽神經」這個詞,第一反應是擔心疼痛。但其實,根管治療過程中會施打局部麻醉,因此幾乎不會有痛感。現代牙科技術已相當成熟,醫師會確保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即使神經仍有活性,也能透過適當的麻醉減少不適。

術後疼痛的可能情況

雖然治療過程幾乎無痛,但麻醉藥效退去後,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輕微不適:
  • 咬合時痠痛或壓痛感:因為治療過程中移除了根管內的神經與感染組織,周圍的牙周韌帶仍需要時間修復,可能會感到短暫的痠軟或不適,通常在1~3天內逐漸改善。
  • 局部輕微腫脹:若根管內曾有嚴重感染,身體可能仍在修復發炎部位,因此牙齦可能會有輕微腫脹或壓痛感。

這些症狀通常可以透過止痛藥來緩解,並在幾天內逐漸減輕。此期間應避免咬硬物或使用患牙咀嚼,以減少不適感。

什麼情況需要回診?

如果術後疼痛持續超過一週,甚至逐漸加重,可能代表需要進一步檢查,常見的可能原因包括:
  • 根管內仍有細菌感染:若根管內未完全清潔乾淨,或填充材料未密封完善,殘留的細菌可能會持續感染,導致疼痛或腫脹。這時可能需要進行二次根管治療,重新清潔並填補根管。
  • 牙周組織發炎或牙根受力不均:若治療後感到長時間的咬合疼痛,可能是牙齒受力不均,導致牙根周圍的牙周組織發炎。這種情況通常需要牙醫師進一步調整咬合,避免不均衡的壓力對治療過的牙齒造成負擔。

如何降低術後疼痛?

  • 按照醫師指示服用止痛藥或抗生素。
  • 避免用患牙咬硬物,減少不必要的壓力。
  • 若有腫脹感,可使用冰敷(每次15分鐘)減輕發炎反應。
  • 定期回診,確保治療狀況穩定,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根管治療本身不會導致劇烈疼痛,大多數患者在幾天內即可緩解不適。但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建議盡早回診,讓牙醫師進一步檢查,確保牙齒健康。

抽神經後的影響與保養方式

1. 牙齒變脆,容易斷裂

因神經與血管移除後,牙齒會變得較脆弱,因此通常建議安裝牙套來保護​。

2. 可能對冷熱感受下降

失去牙髓神經後,牙齒不再對溫度敏感,但仍保有咀嚼功能。

3. 仍可能再次蛀牙

根管治療並不代表牙齒不會再蛀牙,若未做好修復或清潔,仍可能發生「二次蛀牙」,甚至導致牙根斷裂,最終可能需拔牙​。

4. 日常保養建議

  • 避免咬硬物,如堅果、冰塊,以防牙齒裂開。
  • 治療後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過熱、過酸食物),減少牙齒不適。
  • 定期回診,確保牙齒狀況穩定,避免細菌再感染。

抽神經後一定要裝牙套嗎?

根管治療後,牙齒因失去神經與血液供應,會變得較為脆弱,抗壓性也會降低,因此在多數情況下,裝牙套(牙冠)是必要的,特別是後牙(大臼齒)。

為什麼後牙需要牙套保護?

後牙主要負責咀嚼功能,承受較大的咬合壓力。經過根管治療的牙齒,由於齒質流失較多,若不加以保護,長期使用下來容易出現裂開、斷裂或牙根折斷的風險。特別是若牙齒已有較大缺損,沒有裝牙套的牙齒可能無法長久使用,最終可能仍需拔除。

前牙可以不裝牙套嗎?

對於前牙(門牙、犬齒),若剩餘的健康齒質仍足夠支撐牙齒結構,醫師可能會選擇使用3D齒雕或樹脂填補來修復,而不一定需要製作牙冠。這種方式的優勢在於減少修磨健康牙齒,同時能維持牙齒的自然外觀。但如果前牙曾因外力撞擊造成大範圍缺損,或是齒質已過度脆弱,仍建議裝設全瓷冠來強化保護。

裝牙套的選擇

根據牙齒狀況與預算,裝設牙套可選擇不同材質,包括:
  • 全瓷冠:美觀且無金屬成分,適合前牙與重視美觀的患者。
  • 金屬燒瓷冠:外層為瓷,內層為金屬,耐用但長期使用可能出現牙齦變色。
  • 全金屬牙冠:堅固耐用,適合後牙,但外觀較不美觀。

根管治療後是否需要裝牙套,主要取決於牙齒的受力狀況與剩餘齒質的強度。後牙通常需要裝牙套來保護,而前牙在健康齒質足夠的情況下,可選擇以3D齒雕或陶瓷嵌體修復,以減少修磨天然牙齒。但若齒質受損嚴重,仍建議裝設牙套,以確保牙齒的長期穩定性。

根管治療需要多少錢?是否有健保給付?

  • 一般根管治療:前牙約3,000~5,000元,後牙較複雜,可能達8,000~15,000元。
  • 顯微根管治療:使用牙科顯微鏡提升精準度,費用約16,000元以上。
  • 牙冠(假牙)費用:
    • 金屬燒瓷牙冠:10,000~15,000元
    • 全瓷冠:20,000~30,000元
    • 3D齒雕嵌體:10,000~20,000元​。
  • 健保給付:一般根管治療可部分使用健保,但顯微根管治療與全瓷冠等選擇需額外自費​。

許多人害怕根管治療,以為「抽神經=牙齒沒救」,其實根管治療的目的是消除感染,保留牙齒。如果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如牙根斷裂或需要拔牙。如果您有長期牙痛、牙齦腫脹或牙齒變色的問題,應儘早就醫,避免更嚴重的牙齒損害!
官方網站_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成立於1998年,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是一個專注於醫療、藥品、保健、養生與生活知識的醫藥健康媒體平台。不僅提供最新的醫藥新聞,更致力於成為民眾的「醫療決策評估夥伴」。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