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蘞莓

烏蘞莓
    別名

    烏蘞莓別名

    五爪藤、野葡萄藤、五葉莓
    主治

    烏蘞莓主治

    癰腫,疔瘡(外科常見疾病),丹毒,風濕骨痛,黃疸,痢疾(腹瀉),血尿,尿液白色混濁。
    功效與作用

    烏蘞莓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抗病毒,抗發炎,解熱,抗菌,抗凝血,調解免疫功能。
    用途分類

    烏蘞莓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燥濕藥)
    用法與用量

    烏蘞莓用法與用量

    內服:9~15克,煎服。外用:新鮮藥材適量,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烏蘞莓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四肢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性寒,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烏蘞莓的基原

    葡萄科(Vitaceae)植物烏蘞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之全草。

    烏蘞莓的拉丁生藥名

    Herba Cayratia Japonicae

    烏蘞莓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味酸,性寒,歸心經,歸肝經,歸胃經

    烏蘞莓的化學成分

    阿聚醣、黏液質、黃酮類、酚類、樟腦、香檜烯、δ-蓽澄茄醇、α-松油醇、烏蘞色苷。

    烏蘞莓的性狀

    多年生蔓生草本。整株為草黃色、光滑無毛。粗壯淺褐色根。莖具膨大節、捲鬚。葉為掌狀複葉,5枚小葉組成鳥爪狀,葉緣有疏鈍齒狀。花為聚繖花序腋生,黃綠色小花。微弱氣味,帶有酸苦味道。

    烏蘞莓的藥用部位

    全草。

    烏蘞莓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收,去除雜質、泥土後洗淨新鮮使用或晒乾。

    烏蘞莓的產地

    生於山坡、路旁、曠野和園籬旁,攀附在其他植物上或蔓生。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