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刺

皂刺
    別名

    皂刺別名

    皂角刺、天釘、皂針、皂莢刺、天丁明、皂角針
    主治

    皂刺主治

    中風口噤,咽喉痺塞,頭風頭痛,風痰喘,腫滿,便祕,瘡癬。
    功效與作用

    皂刺功效與作用

    抗菌,抗真菌,殺陰道滴蟲,局部刺激而增強腸蠕動,促進排便,通竅,消痰,潰堅,搜風,排膿。
    用途分類

    皂刺用途分類

    理血藥(活血祛瘀)、殺蟲止癢藥
    用法與用量

    皂刺用法與用量

    內服:3~1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醋蒸取汁塗患部。
    禁忌

    皂刺使用禁忌

    癰疽已潰不宜服。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皂刺的中藥方劑

    托裏消毒飲托裡透膿湯透膿散瓜蔞牛蒡湯助陽止癢湯仙方活命飲代刀散

    皂刺的基原

    豆科(Leguminosae)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之乾燥棘刺。

    皂刺的拉丁生藥名

    Gleditsiae Spina

    皂刺的英文名

    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皂刺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性溫,歸肝經,歸胃經

    皂刺的化學成分

    黃酮苷、酚類、胺基酸。

    皂刺的性狀

    刺體圓錐形,主刺長3~15公分,基部直徑0.4~1公分,分枝刺長1~6公分。表面黃棕色、紫棕色或棕褐色。氣微,味淡。粉末紅棕色,味辛澀。

    皂刺的藥用部位

    乾燥棘刺。

    皂刺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收,直接乾燥或趁新鮮切片後乾燥。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

    皂刺的產地

    生於山坡林中或谷地、路邊、溝旁、村舍旁的向陽處,多栽培。分布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