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為什麼會有腹水?腹水的7大成因與常見症狀一次看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腹水是一種因腹腔內異常積液所引起的狀況,通常與肝硬化、癌症、心臟衰竭或感染等疾病相關。當液體在腹腔內累積過多時,可能會導致腹脹、呼吸困難及其他不適症狀。

腹部腫脹別輕忽!腹水可能暗示的健康問題

腹水指的是液體異常積聚在腹腔內,即內臟器官與腹壁之間的空間。正常情況下,腹腔內會存在少量的液體,其主要功能是潤滑內臟表面,減少器官間的摩擦,確保腹腔內結構正常運作。然而,當身體的液體動態平衡受到干擾,如肝臟、腎臟或心臟功能異常,影響體內水分的調節與分布時,腹腔內的液體可能異常累積,最終形成腹水。

腹水本身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其他潛在健康問題的徵兆,例如肝硬化、癌症、心臟衰竭或感染等。液體的累積可能會逐漸增加,造成腹部腫脹、壓迫感,甚至影響呼吸與日常活動,因此需要及早診斷與適當治療,以避免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為何會有腹水?專家解析腹水7大成因

腹水最常見的成因包括​:
  • 肝硬化:大約80%的腹水病例與肝硬化有關。肝硬化患者因肝臟受損,導致門脈壓力升高,進而促使腹水形成。
  • 癌症:某些癌症,如肝癌、卵巢癌或腹膜癌,可能會導致癌細胞分泌液體或影響淋巴引流,造成腹水。
  • 心臟衰竭:心臟無法有效泵送血液,可能導致體液滯留並累積於腹腔。
  • 感染:結核性腹膜炎或細菌性感染也可能導致腹水,特別是在免疫力較低的病人身上。
  • 腎病症候群:腎臟疾病可能導致蛋白質流失,進而影響體液平衡,引發腹水。
  • 胰臟炎:嚴重胰臟炎可能引起胰液外漏,導致腹水。
  • 低蛋白血症:嚴重營養不良或慢性疾病可能導致體內白蛋白不足,使體液無法正常維持血管內的平衡,導致腹水形成​。

腹水的症狀有哪些?

腹水的症狀通常與腹腔內液體積聚的程度有關,常見症狀包括​:
  • 腹部腫脹:腹圍快速增加,並且可能感到腹部沉重或壓迫感。
  • 體重增加:由於腹水累積,體重可能在短時間內明顯上升。
  • 食慾下降與飽脹感:即使只吃少量食物,仍會感到腹脹。
  • 下肢水腫:體液滯留可能會導致雙腳水腫。
  • 呼吸困難:嚴重腹水可能會壓迫橫膈膜,影響肺部擴張,導致呼吸不順。
  • 腹痛或不適:如果腹水受到感染(如:細菌性腹膜炎),可能會出現腹痛、發燒及精神混亂的情況。

腹水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腹水的治療方式取決於其嚴重程度及潛在病因,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策略。輕度腹水患者通常可透過生活與飲食調整來控制病情,而中度至重度腹水則可能需要藥物或侵入性治療來減少腹腔內液體的累積。以下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法:

1. 生活與飲食調整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適當的飲食控制能有效減少腹水的累積,並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 低鈉飲食:鈉攝取過量會導致體內水分滯留,加重腹水。因此,腹水患者應限制鈉的攝取量,每日鈉攝取量建議少於2克(約等於5克食鹽),避免食用醃製食品、加工食品及高鈉調味料,如醬油、鹽巴、味精等。
  • 限制液體攝取:對於嚴重腹水的患者,醫師可能會建議每日飲水量需限制在1500-2000毫升,以減少體液過度積聚。若患者合併低鈉血症,液體攝取可能需要進一步減少,以防止電解質失衡。
  • 戒酒:酒精會加重肝臟損傷,特別是肝硬化患者,飲酒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加速腹水的累積。因此,腹水患者應完全戒酒,以降低肝臟進一步受損的風險。

2. 藥物治療

對於輕中度腹水患者,藥物治療是主要的管理方式,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處方適當的藥物來促進體液排出。
  • 利尿劑:利尿劑可幫助腎臟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與鈉離子,減少腹水的形成。
  • 白蛋白注射:白蛋白有助於維持血管內的滲透壓,減少體液滲出至腹腔,並可提升腎臟對利尿劑的反應,特別適用於低蛋白血症或因腹水大量放液後需補充血容量的患者。
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患者需定期監測體重、尿量及電解質水平,以確保治療效果並避免併發症。

3. 侵入性治療

當腹水嚴重且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時,可能需要進行侵入性治療,以減少腹水帶來的不適並改善生活品質。
  • 腹腔放液術:此為最直接的腹水緩解方式,醫師會透過細針刺入腹腔,將過多的腹水抽取出來,以減輕腹脹與呼吸困難等症狀。此方法適用於腹水嚴重、導致不適或影響呼吸的患者,但由於放液後可能導致低血壓或腎功能惡化,因此通常會同時給予白蛋白以維持血管內液體平衡。
  •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針對門脈高壓所導致的頑固性腹水的治療方式,醫師會在肝臟內部建立一條人工通道,以降低門脈壓力,減少腹水形成。
  • 肝臟移植:對於晚期肝硬化合併嚴重腹水的患者,肝臟移植可能是唯一能根本解決問題的治療方法。透過移植健康的肝臟,可恢復正常的肝功能,進而改善腹水及其他併發症。

腹水患者何時應該就醫?

腹水的嚴重程度可能因病因與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但若病情惡化或合併併發症,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患者或家屬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在出現以下症狀時立即就醫,以避免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發生:
  • 腹部快速腫脹或嚴重腹痛:若腹部在短時間內明顯脹大,可能表示腹水迅速累積,或因腹腔內感染、腫瘤或其他因素引起嚴重併發症。此外,若伴隨劇烈腹痛,可能與細菌性腹膜炎或腸道穿孔等急性病變有關,需立即就醫評估與治療。
  • 呼吸困難:當腹水過多時,可能壓迫橫膈膜,影響肺部擴張,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難、氣短或胸悶。這可能是腹水嚴重惡化的徵兆,若無法緩解,應立即就醫,以避免缺氧或呼吸衰竭的風險。
  • 發燒:腹水患者若出現發燒,特別是合併腹痛或全身不適,可能是腹腔內感染的徵兆。這類感染若未及時治療,可能迅速惡化並引發敗血症,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因此應儘速至醫院進行檢查與抗生素治療。
  • 意識模糊或精神狀態改變:腹水患者若出現精神恍惚、意識混亂、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或反應遲鈍等症狀,可能與肝性腦病變或嚴重感染有關。此情況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若未即時處理,可能導致昏迷,應立即送醫評估與治療。
  • 尿量異常減少:若患者的尿量明顯減少,可能表示腎功能受損,這在嚴重腹水患者中較常見。當腹水持續惡化,可能導致腎血流量下降,引發腎衰竭。

腹水通常是嚴重疾病的徵兆,需及早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以避免病情惡化並影響生活品質。建議患者與醫師保持密切聯繫,定期追蹤病情,若出現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以確保獲得最佳的治療與照護。
官方網站_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成立於1998年,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是一個專注於醫療、藥品、保健、養生與生活知識的醫藥健康媒體平台。不僅提供最新的醫藥新聞,更致力於成為民眾的「醫療決策評估夥伴」。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