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

雷丸
    別名

    雷丸別名

    竹苓、雷實、竹鈴芝、木連子、白雷丸
    主治

    雷丸主治

    絛蟲、鉤蟲、蛔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功效與作用

    雷丸功效與作用

    消積殺蟲,增強免疫,抗癌,抗陰道滴蟲。
    用途分類

    雷丸用途分類

    驅蟲藥
    用法與用量

    雷丸用法與用量

    內服:15~21克,對熱不穩定,不宜入煎劑,一般研粉服。
    本草備要: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泡用。
    禁忌

    雷丸使用禁忌

    無蟲積者禁用,有蟲積而脾胃虛寒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雷丸的基原

    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之乾燥菌核。

    雷丸的拉丁生藥名

    Omphalia

    雷丸的英文名

    Stone-like Omphalia

    雷丸的性味與歸經

    味微苦,性寒,歸胃經,歸大腸經

    雷丸的化學成分

    蛋白酶雷丸素(Omphalin)。

    雷丸的性狀

    1. 竹之餘氣,得霹靂而生,故名,大小如栗。
    2. 類球形或不規則團狀,直徑1~3公分。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斷面白色或粉狀或顆粒狀淺灰黃色,黃棕色大理石樣紋理。無臭,味微苦,嚼之有顆粒感,微帶黏性,久嚼無渣。斷面色褐角質樣者,不可供藥用。

    雷丸的藥用部位

    乾燥菌核。

    雷丸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洗淨後晒乾。
    2. 儲藏:置陰涼乾燥處。

    雷丸的產地

    生於竹林中,竹根附近。分布於甘肅、江蘇、浙江。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