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板

龜板
    別名

    龜板別名

    龜甲、龜版、龜殼、血板、湯板、神屋、敗龜、龜筒、砍版、拖泥板、元武版、敗龜板
    主治

    龜板主治

    陰血不足,勞熱骨蒸,腰腳酸痛,久瀉久痢,久嗽欬瘧,癥瘕崩漏(月經不正常,大量出血或持續出血不停),五痔產難,陰虛血弱之證,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帶下(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吐血,鼻血。
    功效與作用

    龜板功效與作用

    補心益腎,滋陰資智,健骨,促進食慾,延緩衰老,增加骨密度,增強細胞免疫,抗結核桿菌。
    用途分類

    龜板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陰藥)
    用法與用量

    龜板用法與用量

    內服:10~25克。外用:燒灰存性,研末摻或調油敷。
    本草備要:酥炙,或酒炙、醋炙、豬脂炙,煆灰用,洗淨搥碎,水浸三日,用桑柴熬膏良。
    禁忌

    龜板使用禁忌

    胃寒弱、虛弱但寒而無火熱者不宜。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龜板的中藥方劑

    孔聖枕中丹回生再造丸大活絡丹拯陰理勞湯大補陰丸桑螵蛸散鎮肝熄風湯大造丸三甲復脈湯龜鹿二仙膠虎潛丸大定風珠

    龜板的基原

    澤龜科(Emydidae)動物龜Chinemys reevesii (Gray) 或其他淡水龜、陸龜之乾燥背甲及腹甲。

    龜板的拉丁生藥名

    Testudinis Carapax

    龜板的英文名

    Tortoise Shell

    龜板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鹹,性微寒,歸心經,歸腎經,歸肝經

    龜板的化學成分

    骨膠質。

    龜板的性狀

    1. 大者良,上下甲皆可用。
    2. 外表面黃棕色~棕色,內表面黃白色~灰白色。氣腥,味微鹹。以質乾、板上有血斑、塊大無腐肉者為好。

    龜板的藥用部位

    背甲及腹甲。

    龜板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可補,多在8月後捕捉,處死後剔除筋肉,取甲洗淨晒乾稱「血板」;煮後取甲稱「燙板」。
    2. 儲藏:置乾燥處,防蟲蛀。

    龜板的產地

    半水棲性,常栖湖邊、江河或池塘中。分布於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雲南、陝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