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青春期的性教育!

文:台北榮總精神部 黃凱琳醫師

一般來說,性教育包括認識自己的性別、角色、瞭解異性、安全的性愛觀、性侵害的預防、生育規劃,以及如何面對性的老化和感情的衰退。印象中,實行的主體不外乎是父母、學校或是衛生機構。

實際上,青少年可藉由許多機會,接觸到與性或是性行為有關,各式各樣、正確以及不正確的訊息。同儕之間意見的交換、網路、媒體、書籍,以及電影等都是青少年汲取相關資訊的方法。不要輕忽媒體的影響力。當學校及衛生單位,努力強調性行為的風險及危險性時,媒體所傳達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資訊:性代表著成熟或是擁有吸引力。與青少年討論這些差異時,其實並非要求青少年只採納單方面的意見,而應該是試著以不同的觀點作深入的討論,例如不同宗教文化對於性,態度上的差異。試著詢問他們同意或是不同意的理由是什麼,藉由這個過程訓練青少年能有較周密的思考方式。同時,對於愛、承諾、婚姻、隱私,以及與性行為有相關的法律知識能有合時宜的理解。

在青少年邁入青春期,以及尚未發展出固定的行為模式前,就應該開始性教育。性教育的內容則依循青少年身體及心智上的發展作調整。從了解自己的身體性別開始,一直到性行為及複雜的兩性關係,是一段漫長卻重要的過程。東方人的家長,比較無法坦然的扮演性教育者的角色。也因此青少年較難由父母這邊獲得足夠的諮詢或是幫助。有一部分的家長認為太早讓子女接受性教育會讓他們變的更好奇,導致過早發生性行為。實際上,並沒有證據支持這樣的推論。要記得,青少年隨時都在累積他們的知識,不論訊息內容正確與否,當需要的時候,就會被拿出來運用。成年人常十分執著於思考什麼場合或是時間才是施行性教育的恰當時機,其實,開放的態度以及鼓勵青少年提出問題,就可以很自然的情況下,適時給予他們幫助。

青春期的性教育,在於建立青少年對於性性別認同以及親密關係方面正確的態度以及信念,以較成熟以及負責的態度檢視自己的行為。同時獲得正確的資訊保護自己,降低因為性行為所帶來可能的負面影響(例如性病、未婚懷孕)。此外,也希望藉由教育改善親密關係的品質,幫助青少年獲得良好的技巧,處理兩性關係以及親密關係。包括學習溝通、傾聽、理解他人。坦然面對來自他人的壓力,肯定自己的決定。對於外在偏頗的意見,能夠有所了解並知道如何尋求幫助,解決疑惑。則往後在處理相關問題時,能做適當的選擇。這是所謂完整的性教育。但是對於少數族群包括同性戀、雙性戀的青少年、未婚媽媽…等,以及在學校及社區輔導外的青少年,例如街童、中輟生、少年犯..等,性教育該怎麼落實,就是當前一個急需思考的問題。希望藉由此篇文章,能讓大家對於此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並能因此更重視這個問題。

本文由【台北榮民總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