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薰臍與防疫—中醫古籍相關的記載與見解!

  
  剛走了一個造成人心惶惶的SARS,今年又多了一個來者不善的禽流感。到底會不會再現類似1918年全世界大流行的「流感」,據專家學者說有可能,但是依目前WHO公佈之消息,尚未出現人傳人之大流行,不過我們應記取上次SARS疫情之教訓,防疫絕對不可輕忽怠慢。在中國古代,由於戰爭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各種疫病曾出現大範圍流行,如漢代建安元年之後(公元一九六至二二零年)就先後發生了多次疫病流行。當時,權傾朝野的宰相曹操之子曹植在《說疫旨》一文中對此進行了細致描述「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大意是說,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各種傳染病廣為流傳,每家每戶都有人死屍陳的悲痛,每個家族都有嚎哭抽泣的哀傷﹔其中有的人家關門閉戶地死絕,有的整個家族都覆滅喪亡,描述當時傳染病的嚴重程度。再如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也親自經歷和目睹了當時疫病的殘酷現實,他在其《傷寒論》自序中寫道﹕「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意思是說,張仲景同宗同族的人本來很多,從前一直存留著二百口人,自建安元年以來,還不到十年,宗族中死亡的人,就有三分之二,而死於傷寒病(即疫病)者佔了十分之七。

中醫防治流感的方法:
  流感病毒之傳染流行在中醫則稱為時行之氣,更嚴重者則稱為疫癘之氣。多因氣候反常、環境污染和飲食不潔、未做好預防隔離工作、社會動盪不安或戰事紛亂等因素的影響,故使天時暴厲之氣流行人間。其致病特點為發病快、病情重,有廣泛的流行性,更甚則為傳染性強、發病急遽且病情危篤、一氣一病而症狀相似。中醫學經典《素問˙刺法論》上有段記載:(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療救,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 「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也就是說,若身體強健,便不受外邪(病毒)干擾,且要避其毒氣,做好隔離的措施。因此中醫著重治本,一方面會用本草解表清熱解毒,另一方面會提振身體機能,增強抵抗力。若只是消除感冒的不適而不提高體質,很容易又會再度受病毒入侵。因此經常感冒的人須加注意,表示他們身體虛弱,抵抗力低下,必須適當調理。
  預防感染冒犯流行性感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施打流感疫苗之外(但是流感病毒亞型數百種ABC×H1~H15×N1~N5,只要此次流行的病毒與之前施打的疫苗不同,便會突破人體的防疫網),就必須依靠提昇人體的抵抗力。早在兩千年前,人們就發現溫灸療法有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灸法可以提高健康狀態、調整臟腑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再加上具有防疫抗病毒的中藥如大蒜、升麻、蒼朮敷於肚臍上(神闕穴),將溫灸器安置在神闕穴進行薰臍,就成了可以提昇正氣且可防禦疾病的「薰臍防疫療法」。但請別忘了薰臍是屬於醫療行為,應找合格的中醫師治療。
本文作者【台北市立中醫醫院】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