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活血化瘀與去瘀生新

文: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 中醫科主治醫師鄧正梁

人體若受到邪氣的攻擊,或是久病體質虛弱,或是跌打撲傷,或是氣機鬱滯等,在體內就容易形成瘀血。瘀血形成之後,會使血液失去正常的濡養作用,而且反過來影響全身或局部氣血的運行,使全身或局部組織得不到新血的供養,造成疼痛與身體的不適,這就是中醫所謂「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原理。

清朝活血化瘀大家王清任在其著作《醫林改錯》中提到:「皮裡內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成。」亦是說明這個原理。

民國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說道:「虛勞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又未有不虛勞者。並知治虛勞並先治血痹,治血虛亦即所以洽虛勞也。」認為虛勞此種元氣虛弱勞倦疾患的病理關鍵是「血瘀經絡阻塞」,氣血虛衰無力推行血液運行,故用破血行瘀配合養血的藥物治療,可使瘀血去而產生新血。

中醫對於血分的治療,不外乎補血、止血與活血三條途徑。就一般來說,補血藥用於血虛貧血,止血藥用於出血,而活血藥則用於瘀血,補血的同時為避免瘀虛留著,阻礙新血的生成,故要輔以活血藥物。

出血的疾病常因為易形成瘀血,使得血液流出不止,故治出血證的同時也要用活血藥,常用的藥有如三七、花蕊石等,因其具有止血與活血的雙重功效,故可止血而不留瘀。

活血化瘀藥具有止痛鎮靜、疏通經絡、破瘀散結、解毒消腫、活血止血、祛瘀生新等多種作用,所以適應證非常廣泛,並不局限於瘀血證才可使用。

從臨床應用來看,據中醫理論「久病屬瘀」、「怪病屬瘀」、「痰瘀同治」的經驗,一般對於久病痼疾和某些疑難雜證,均可從活血化瘀入手。

從現代醫學的機理來看,活血化瘀藥具有改善血液流變性,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凝集,興奮造血系統,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故被廣泛應用於多種心腦血管系統疾病。

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腫瘤、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腎炎等等比較棘手的疾病,都大大增強了療效。

活血化瘀法在中醫的治療法則中是非常重要的,許多的疾病,尤其是在慢性病與婦科雜病等,更不能不借助活血化瘀的功效,來達成治療目的。
本文作者:振興醫院中醫科 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