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降脂中藥隨證選用 可治療高脂血症

文: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 中醫科主治醫師鄧正梁

高脂血症,一般主要是指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增高。由於脂質必須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運行,所以高脂血症就是高脂蛋白血症。

血脂分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外源性高脂血症者,為攝人過多動物性脂肪所致;內源性高脂血症,是由於身體本身對脂類的代謝失常引起的,不多食脂肪類飲食,同樣可將脂類及蛋白質等轉化為脂質,此多與家族性遺傳有關。

一般認為血脂蓄積是動脈硬化的標誌,是代謝病、內分泌病、肝臟病等學科中重要的問題,與老年病學亦有著密切的關係。

本病的臨床表現常有頭暈、頭痛、胸悶、心悸、肢麻、肝腫大、皮膚有黃色或黃褐色脂瘤等,部分病人可無明顯症狀,或僅見形體肥胖,常由驗血才發現血脂升高,治療應從飲食、生活調理、藥物等多方面進行。

中醫認識本病的理論依據淵源於《內經》的膏脂學說,認為本病病位主要在於血脈,與肝、脾、腎三臟有關。人體膏脂,來源于水穀,隨津液而敷佈代謝;若過食膏粱厚味或嗜煙酒無度,膏脂沈積;或先天不足,年老肝腎虧虛,腎氣蒸化無力,或肝氣鬱滯,或脾氣虛弱,均可導致膏脂凝聚生痰,留而為瘀。痰瘀生成後,反復影響膏脂的生成轉輸與代謝,導致疾病的演變和發展。

若依分型治療,痰濕型可化痰祛濕;血瘀型可活血化瘀;脾虛型可益氣健脾;肝腎虧虛可補益肝腎;在飲食方面,應少吃肥甘厚味,增加粗糧蔬菜,進食定時、定量,晚餐切忌過食。

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高脂血症患者,在經過常規的中西藥治療後,其血脂仍居高不下,對於這類病人,首先應積極尋找病因。臨床上常見的病因有飲食不當,繼發性高脂血症如骨髓瘤、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腎病症候群、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家族遺傳性高脂血症,運動過少,長期服用某些利尿劑、抗高血壓藥、避孕藥等。

中醫方面,首先強調辨証論治,對於頑固性高脂血症,因多屬本虛標實,可數法合用(如化痰法、祛瘀法、補益法),從多途徑達到降脂目的。中藥在治療高脂血症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許多降脂中藥,常用的有利濕化痰類的茵陳蒿、澤瀉、車前草、大麥根鬚、石菖蒲、桔梗、栝蔞、海藻、昆布等。行氣消導類的鬱金、陳皮、山楂、萊菔子、大黃等。活血祛瘀類的丹參、桃仁、紅花、赤芍、澤蘭、虎杖、薑黃、沒藥、茺蔚子、蒲黃等。補益類的人參、甘草、蜂膠、當歸、何首烏、夜交藤、靈芝、淫羊藿、杜仲、骨碎補及女貞子、玉竹、黃精等。其他尚有桑葉、菊花、柴胡、葛根、金銀花、大蒜、綠豆、徐長卿、桑寄生、梧桐葉、草決明、花生殼等。

上述藥物若能隨証選用,不僅可降血脂,對臨床症狀的解除亦有較滿意的療效。

(本文於2003.2.8發表於自由時報43版)
本文作者:振興醫院中醫科 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