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SARS的危機衝擊,無論科學、醫療專家或是一般民眾都認為此疾
病與免疫系統有關。甚至,民間亦興起一場免疫力提昇風潮,只要是
與增強免疫力相關的產品都造成眾人搶購。今日,免疫系統已成為大
眾耳熟能詳的日常語彙,並廣泛用於醫療及保健領域。
事實上,「免疫系統」(immune system)本身仍是一個相當新穎的
概念,但其影響所及卻是前所未見的。Emily Martin以AIDS為例,
說明免疫系統的概念出現為傳統健康及身體觀點所帶來的革命性改變
。如今,SARS作為一種嶄新的病毒出現,人們對它的認知與治療方式
都尚未確立。但藉由Emily Martin的歷史分析角度,或許我們可為今
日的傳染病病學與民眾的健康行為與身體概念獲得更多理解。
以下文章“Flexible bodies- Science and a new culture of health
in the US”,摘錄自Flexible Bodies: the Role of Immunity in
America Culture from the Age of Polio to the Age of AIDS (Boston
Beacon Press, 1994)pp.123-145。
一、「健康身體」(Health bodies)
Emily Martin 認為免疫系統的出現,改變了人類對於健康的看法。
人們開始想像一種浮動、且不斷改變的身體;相對於固定、機械
式的身體,新的身體是一個持續運作、並對環境具有相當敏感性
的身體。今日,「免疫系統」(immune system)無所不在,
包括:營養學、運動學、環境毒素、壓力、癌症及AIDS,均充斥
關於免疫系統的討論。免疫系統已然成為廿一世紀人類健康與生
存的必要保證。
但是在免疫系統觀念誕生之前,人口健康的重點在於身體之外的
「環境」。1940∼1950年前環境衛生學所關注的是家居、衣飾、
身體表面。最重要的論點則是強調預防細菌入侵身體內部的說法
:包括「避免細菌傳佈」、和「防堵細菌進入身體的管道」。
身體就像堡壘一樣,必須對外與疾病進行爭戰。作者以1951年小
兒麻痺症流行病學的想像為例,當時便管制規定不准到人多地方
、游泳池或不洗手,只能透過病房玻璃探視,以避免傳染。
1940∼1950後,強調的則是身體內的戰役。如1960∼1970年間的
健康書籍所述,身體依然是一個堡壘,但觀點卻轉變著重於城牆
內的戰爭。Emily Martin認為當「內在」成為重點時,衛生學及
身體外在的清潔也就不那麼重要。如今的觀點是:儘管身體外的
環境依然充滿細菌危機,但身體的內在防線可以處理掌控。於是
我們擁有敏捷、彈性特點的嶄新身體,將能平衡、處置任何可能
的挑戰。
此種嶄新的身體免疫觀點,使得人們不再恐懼近距離的接觸會感
染AIDS、結核病、皰疹等「機會主義式」(opportunistic)的
疾病。受過相關訓練的人了解,只有免疫系統不佳的人易受影響
。此種今日視為理所當然的身體抵抗力想像,與二三十年前相比
,其實有著極大轉變。
二、身體作為複雜的體系(Bodies as complex systems)
不僅免疫學及科學雜誌,Emily Martin表示與一般非科學人士訪
談中也可見到此轉變:身體被視為一種複雜的體系,並與環境呈
現動態關係。科學家或一般民眾經常將免疫系統與戰爭的類比:
免疫系統與AIDS的戰爭就像越戰一樣,是一場無疆界的戰役。不
只是黑人的戰爭而是所有人的。此外,免疫系統是一個極為複雜
的體系。根據Vera Michale在時代雜誌當中對免疫系統的描寫,
「這兩股力量,不斷地平衡與失衡……」,就像是一場體內白血
球與病毒的拳擊賽。
作者並進一步描述免疫系統與AIDS的想像關聯:AIDS代表一種體
內系統的崩解,如同一位女性受訪者對AIDS的想像:「Just dying
from within」(內在的終結)。並且此種身體系統的崩潰影響
將遍及全身,如同另一位受訪者所云:「對我而言,HIV病毒意
謂了一個已經受損的免疫系統」。
Body as complex systems的觀點產生了幾種影響:
1)無力感的增強_當所有事情,除了個人飲食的運動習慣之外
還包括家庭關係、社區活動、工作場所都與健康有關。就像
AIDS患者所體驗的,任何事都與這個病有關,所以我必須修
復所有事項;但如果我不能做到(事實上,誰能做到呢?)
那麼只能無力等死。
2)身體系統衝突的涵蓋無法想像_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因此
健康與和諧無法保證。
3)擴及世界體系的想像_人類與其他體系之間的平衡。
三、身體免疫學(教育與訓練)
「immune」的概念原本用於指稱國家需求及服務的免除,直到19
世紀晚期「免疫」才被運用至疾病領域。
「immunology」(免疫學)中免疫系統間的關連常被描述為一種
溝通的連結(links of communication),而決定溝通效果的因
素則包括「認知或誤解」、「記憶或遺忘」、「知識或無知」。
通常,免疫系統應該認知到身體健康的威脅,並知道如何反應。
這有時是藉由過去的經驗記憶而學習。因此,免疫系統的教育強
調,細胞必須被教育、與學習。
注射疫苗便是一種對年輕免疫細胞的教育課程:當注入某些死亡
或殘缺的細菌或病毒進入體內(他們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人體內的白血球細胞便會對其進行確認並抗爭。下一次,當人體
遇到類似的病菌時便知道如何與其對抗。然而至今,仍不是所有
人都想要或允許疫苗對其免疫系統進行教育。很明顯的,免疫系
統本身也不是平等的。
一位醫師表示:「許多疫苗對於沒有良好生活習慣及生活水平的
人們很有幫助,但是除此之外,對與多中上階級而言注射疫苗只
是增添麻煩罷了。他們不過是讓他們體內充滿無用的病原體而已
」。許多人堅信,免疫系統可以自我訓練,例如透過節食、運動
、減輕壓力等等方式便可使身體免疫系統具有足夠應變能力,無
須透過國家教育方式(接種疫苗)。此一觀點認為疫苗破壞了原
有的體內抗原與平衡,反而有礙健康。
四、小結
總結而論,新的人類健康身體觀將取代舊階級標準:擁有良好免
疫系統�身體的人,才能從瘟疫當中生存。於是免疫系統成為個
人健康與否,能否在人群間競爭的比較標準。例如「女性不易得
AIDS因為她們擁有較強的免疫系統」。
而有些年輕男醫師則表現出一種免疫系統的大男人心態(一位受
訪者認為自己的免疫系統可以將HIV病毒擊敗)。相較於上述的
先天優勢觀點,人們通常還強調免疫系統的「後天訓練」:例如
吃不潔的食物或飲水,或將自己暴露在各種危險之下以鍛鍊自身
免疫能力。於此,社會也將產生新的菁英階級,只要加強訓練、
擁有彈性及承受力,便可能打破舊有的階級優勢。
具有「彈性」及「應變」能力者將成為現代社會裡的強者,此種
能力展現在人類健康上則是具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此概念類似於
19世紀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的「適者生存」概念,雖然語彙與機制
都已不同,但人們依然相信某些人較其他人更能存活下來。
感謝資料提供:SARS與台灣社會
https://sars.social.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