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剖析【睡眠障礙】之五 睡眠障礙的治療!

文�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 林志堅主治醫師

『睡眠障礙』是一般門診患者最常見到的主訴之一,但是所謂的『失
眠症』只不過是敘述性的『症狀』描述,而不是『診斷』。多數的『
失眠症』是屬於次發性的,也就是導因於其他各種不同的生理或精神
疾病,所謂找不到病因的『原發性失眠症』比率約在10%以下。

以下由【睡眠障礙的治療】來加以探討:

一、失眠症的環境治療(睡眠衛生原則)

良好的睡眠習慣:

 1)正確的認知,老年人的睡眠需求較少,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不
   用過度擔心。
 2)臥室及床只做睡眠用,不要在床上看報紙、電視、讀小說等,
   不要躺在床上想東想西,真的有睡意了再上床。
 3)保持臥室的舒適,如:燈光、聲音、溫度、通風、被褥等,盡
   量調整舒適。
 4)盡可能定時就寢及定時起床,即使是前一晚沒有睡好,隔天仍
   要定時起床,才能養成規律的睡眠型態。
 5)找出自己最適當的睡眠時數,儘可能保持每天睡一樣長的時間
 6)每天適度運動,可以緩和交感神經系統,改善睡眠,但是不要
   在睡前做激烈運動。
 7)睡前喝一小杯加糖的牛奶。
 8)尋找適合自己的某些幫助入睡的活動,如:洗熱水澡,做柔軟
   操等。

不良的睡眠習慣:

 1)午睡或白天補睡。
 2)晚上做激烈運動或刺激的活動。
 3)傍晚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茶葉、可樂)。
 4)進食太豐盛的晚餐。
 5)太晚進食或睡前喝太多水或飲料。
 6)空肚子上床。
 7)上床前一小時喝酒。

二、失眠症的藥物治療

關於睡眠障礙的治療,首先應建立正確的認知,「藥物治療」不等於
服用安眠藥。在使用鎮定安眠藥物之前,應先針對可能引發失眠的各
項身心疾病詳盡完整地評估。

藥物治療的原則:能夠不用藥就儘量不用藥,先使用環境、生理、行
為、心理等層面的處理調整方式,針對失眠的病症和原因,給予特別
的處理。如身體病痛所引起的失眠,針對身體疾病給予治療,如:氣
喘、心臟病、風濕痛等。精神疾病所引起的失眠,針對精神疾病給予
治療,如:焦慮性精神官能症、憂鬱症、精神分裂病、妄想症、藥癮
及酒癮等。

必需使用安眠藥時,以選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不影響隔天工作的
藥物,且儘量以短期使用為原則。在使用安眠藥時,仍需給予環境、
生理、行為、心理等層面的處理,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節奏及適度的運
動習慣。酒癮、藥癮產生的失眠,必須按照醫師指示,先轉換成安全
性較高的藥物,再逐步減輕劑量。

三、失眠症的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失眠症患者容易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產生制約反應,無法放
鬆自己,導致失眠。透過放鬆技巧訓練,生理回饋訓練等,學習放鬆
全身的肌肉,控制自己的呼吸、心跳等,來減輕焦慮,紓解緊張,經
由對睡眠環境、外在刺激的操控,除去引發失眠的不良刺激之制約反
應,及尋找能幫助睡眠的新的制約反應。

四、失眠症的心理治療

失眠症狀通常伴隨著各種壓力事件與複雜的心理因素,如能適當處理
將可發揮良好效果。

 暫時性失眠:一般而言,對失眠的病理機轉適當的解釋,以及給予
       個案情緒的支持即可。

 持續性失眠:除了失眠症狀之外,並無明顯的身心症狀,這類患者
       的治療較困難,除了使用環境、心理及行為的治療之
       外,常常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透過適當的心理治療,可以讓患者明白自己個性上的缺陷,並學習如
何表達及控制個人的情緒。

睡眠異常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了解正常的睡眠生理,建立正確
的認知,有助於減輕對偶發性(短暫性)失眠的焦慮。睡眠異常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經由醫師審慎評估才能確定病因,睡眠異常的治
療,必須針對造成睡眠障礙的病因進行處理,並配合環境、生理、行
為、心理等層面的整體性介入處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