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每種農藥都有不同的毒性,必須依照安全規範審慎使用農藥才能
避免人體的健康受損。
近來因社會上發生多件農藥食物中毒事件,嚴重者甚至導死亡。追究其
原因,乃是因為多數粉劑農藥既無色也無味,易與食鹽或白糖等調味料
混淆,可能造成誤食,抑或遭有心人士惡意使用。粉劑農藥屬用量高的
前四名,國內農藥工廠的農藥成品銷售量依劑型分類,每年以粒劑用量
最大,其次為溶液、乳劑、可濕性粉劑和粉劑。
目前我國對於農藥的管理已訂有嚴格的規範,然執行上仍有相當的落差
,農藥幾乎垂手可得。對於此種農藥中毒,若能在農藥粉劑添加顏色、
苦味或加強其他辨識之方式,將可降低此類事故之發生。然而,此種規
定實施上是否有其障礙?實施後是否能發揮效果?究竟現階段農藥食物
中毒之預防,除了強調繼續加強管理外,是否應再加上改變農藥外觀的
措施?或採取其它增進農藥安全性的作法?亟待各方專家、政府單位共
同研商。
疾病管制局疾病監測調查組陳國東組長表示環保署與農委會是我國農藥
管理的機構,至於危害國人健康的農藥中毒案件,管理單位則為衛生署
,依據性質的不同建置兩種農藥中毒通報系統,隸屬於不同單位,其中
有關「食品農藥中毒」事件通報事宜,由藥物食品管理局負責;另「職
業性農藥中毒」事件通報事宜,則由國民健康局負責,目前有待建立完
善的農藥中毒通報系統。為使我國發生農藥中毒事件時能迅速處理,平
時應加強各權責單位間的資訊交流,透過合作機制,共同建立農業用藥
安全之監測系統,以保障國人健康。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農藥研究室鄭允博士以農藥添加染料及氣味的
可行性做探討,目前粉劑農藥無法落實添加染料等識別物之原因如下:
(一)目前於農藥配方中使用染料因濃度偏低,僅可作為工廠操作安全
及販售識別用,無法在下毒案件中引起食用者的警覺。
(二)業者反對,製作粉劑所添加之染料於研磨加工後,因所用研磨機
具清洗不易,容易導致下一批加工產品顏色有異。
(三)農民怕使用有顏色的農藥,惟恐農藥有效成份已消退,但染料顏
色還存在,造成消費者購買蔬果時,誤會仍有殘毒之疑慮。此一
困難應以研發並改用易為日光分解之染料克服之。
(四)農藥中添加氣味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高度警覺,且不易被食物本
身之色香味所覆蓋,惟添加氣味影響農藥加工廠的工作環境,且
會造成環境及農業上使用時之不悅。
上述人為之考量因素遠超過添加技術上的困難。針對無色無味農藥的
潛在危險性,要求添加識別物等措施,唯有在主管機關明確的規範並
強力施行下,才有可能性。
針對胺基甲酸鹽類農藥使用的風險、胺基甲酸鹽類農藥對國民取食農作
物之整體性及施藥農民及工廠作業員對胺基甲酸鹽類農藥暴露做安全評
估。
對於農民農藥使用安全的因應對策上:
(一)農民及農藥工廠工人作業時應著保護衣物
及含活性碳之簡單型口罩。
(二)工廠作業場所應注意通氣及安全設備。
(三)應定期作身體健康檢查。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馮海東所長則表示台灣登記使用之成
品農藥,劑型多屬使用前加水稀釋者,其中又以乳劑及可溼性粉劑之成
品農藥佔最多。
對可溼性粉劑與水溶性粉劑產品轉換為其他劑型亦有簡減化登記流程之
鼓勵措施,可溼性粉劑可轉換為水分散性粒劑、水分散性片劑以及水懸
劑,水溶性粉劑可轉換為水分散性粒劑、水溶性片劑以及溶液,此外亦
可改採水溶性藥袋包裝。
近年來,發展先進之農藥公司上市之新產品即以上述較安全劑型為主主
管機關業於89年公告修訂『農藥標準規格準則,將水溼性標準由三分鐘
提升為一分鐘,以增進粉狀製劑之使用安全。
除了上述與農藥劑型相關之管理措施外,針對農藥使用之負面影響,如
環境殘留、遲發神經毒、致瘤腫、致癌、致畸胎、生殖毒性、極劇毒等
,亦採行全面或局部禁用或新產品、擴大使用範圍登記之限制、特訂個
別產品規格追蹤查驗、降低有效成分含量等手段,乃對誤食、自殺或利
用為犯罪工具等造成之中毒事件,其相關因應做法亦已有改變產品外觀
、氣味或添加催吐劑之前例(巴拉刈,催吐劑個別規格研議中),以促
進農藥安全合理使用。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吳明玲醫師表示農藥污染食物是一個重要的
公共衛生問題。食物中毒的原因眾多,最常見為細菌性,其它病因則包
括天然毒素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類過敏性食物中毒、黴菌毒素
性食物中毒及其它。
農藥污染所導致的食物中毒雖較不常見,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農藥性
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包括意外(農藥殘留於蔬菜水果或其它食物中)、
誤用(誤將農藥當作調味料)及蓄意下毒等。常見致病的農藥以有機磷
農藥及氨基甲酸鹽農藥等抗乙醯膽鹼類農藥為主。抗乙醯膽鹼類農藥之
中毒,具有非常典型的臨床特徵而為人所熟知,但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則
由於病史較不明確,診斷較困難。農藥污染所導致食物中毒程度若輕微
,容易被誤為普通食物中毒而被忽略;嚴重者也可能因病情變化太快而
未能診斷。目前被報告的個案僅為冰山之一角, 許多事件未被診斷。
農藥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食品之農藥殘留、食品之不慎污染、誤食、
蓄意下毒等。常見造成食品之農藥殘留原因為:
一、使用農藥濃度過高或農藥殘留性強。
二、選擇農藥種類錯誤。
三、採收時間不當等。
造成食品農藥污染原因為食品的生產、製造、保存、使用的過程中,被
污染。者兩種農藥性食物中毒的預防之道為加強教育與管理,如農民教
育、定期檢驗、消費者勿購買來路不明之蔬果、使用前適當清洗、健全
的食品管理等。誤食農藥之預防包括宣導民眾使用農藥的知識;農藥必
須適當標示,不要將農藥儲存於廚房或其它易被誤取的地方等;或在農
藥粉劑加上適當顏色或味道,以減少誤用的情形。
農藥下毒事件之預防包括:
一、加強農藥購買之控管。
二、在農藥粉劑添加顏色、苦味或其他加強辨識之方式。
三、加強食品衛生管理以避免有心人士接觸食品。
四、農藥下毒事件通報及處理。
五、法律制裁,以警效尤。
在臺灣,農藥的使用量相當大,農藥中毒事件也層出不窮。因而造成民
眾生命健康損失。尤其最近社會上發生多起農藥食物中毒事件,嚴重者
甚至導死亡。在這些案例中我們發現,農藥粉劑經常為無色或無味,易
被誤為可食用之調味料或食品(如糖、味素、鹽、胡椒粉、麵粉),造
成誤食;另外其加入食品中不易被發現,容易遭有心人士惡意使用。必
須小心。
有鑑於我國對農藥的管理雖有嚴格的法規,但執行上仍有相當大的落差
,對農藥購買控管不夠嚴格,農藥幾乎垂手可得。對於此種農藥中毒,
若能在農藥粉劑添加顏色、苦味或加強其他辨識之方式,將可降低此類
事故之發生。然而,此種規定實施上是否有其障礙?實施後是否能發揮
效果?究竟現階段農藥食物中毒之預防,除了強調加強管理外、是否應
再加上改變農藥外觀的措施?值得深思。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財團法人毒藥物防治發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