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急慢性痠痛症 中、西醫治療方法之比較

資料來源:中醫科張順晶醫師提供
     文�于永林醫師原稿

急性傷筋,傷處見瘀血腫痛,切忌手法推拿,先冰敷止損傷組織繼續滲
血,內服祛瘀行血,活血疏經的中藥,以舒筋止血、消腫止痛,包紮固
定,並適當休息,待二三日後,損傷組織滲血止,腫痛漸消退,速將因
傷瘀積在組織間隙,腔竇中的瘀血淨除,以防瘀血變性,產生炎性變、
沾粘,內服補血、活血、行血的中藥,促受損組織血液循環,加速細胞
新陳代謝,避免受損組織在修復時因缺血而發生組織變性─粘連、萎縮
、纖維化、疤痕化。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受損組織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結締組織中的成纖
維細胞(Fibroblast)會分泌一種具粘性的黏結物質─玻尿酸
(Hyaluronic acid),它具有使損傷組織黏結、修護癒合,及使皮膚
、肌肉緻密、富彈性的作用,當組織缺氧或二氧化碳增多、或體溫低時
,玻尿酸即呈粘滯性,會造成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和周圍組織發生廣泛
性粘連,若不及時清除損傷組織的瘀血,局部血循環受阻,缺血缺氧,
約兩個星期左右,粘連即已悄然形成,遂成中、西醫都很難治好的慢性
痠痛病症(玻尿酸若沉積在關節周圍,日久也會增生形成關節骨刺,這
就是有些年青人既沒有骨質退化,也沒有明顯的外傷史,卻長了骨刺的
原因)。

又瘀血不除,日久形成血腫,壓迫神經、血管;或瘀血中的血漿、血球
、血小板因缺氧,會分解成許多致痛炎性介質,包括有氫離子、鉀離子
、鈣離子、組織胺、5─羥色胺(5-HT)、緩激太、P物質、前列腺素
和加壓素等,這些炎性介質都會強烈刺激組織產生疼痛,導致慢性炎症
反應,加重『血瘀(血循環障礙)氣滯(缺氧),不通則痛』的病理惡
性循環。是中醫學有:「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一切不治之症終以
不善祛瘀之故」之論說。

慢性傷筋多是急性損傷不治療或治療不完,超過兩個星期以上未痊癒所
造成的後遺,均屬慢性傷筋,多有組織變性之病理改變。

另類之慢性傷筋,如:重複性機械式的動作;或積累性過度使力,局部
組織因長期磨擦而變得肥厚;或長期職業姿勢性的肌肉緊張,造成肌纖
維黏連、硬化(以上也者是因組織缺血、缺氧,玻尿酸堆積所致),這
些變性組織卡壓神經及伴行的血管,致神經傳導及血液循環受阻,使得
神經支配及血管營養的皮膚、肌肉、關節發生不同程度的痠麻脹痛感覺
及運動障礙。

由以上中西醫學理論可知,『機械性壓迫』和『組織缺血、缺氧』,
是造成慢性痠痛症的病因病機。

缺血會使神經細胞軸突因缺氧而無法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素,造
成末梢神經炎之痠痛麻痺;缺血也會導致神經原水腫,使神經不能傳導
衝動,傳導阻滯使受壓的神經末端發生疼痛、麻痺或感覺消失。

因此,淨除瘀血、清除致痛炎性毒素,服用補血、活血、行血、祛風寒
、祛風濕的中藥,促受損組織血液循環、供給組織營養、加速細胞新陳
代謝,以防組織變性─粘連、萎縮、纖維化、疤痕化,並借血流力清除
不良性玻尿酸,鬆解粘連,解除神經、血管受壓,是治療急慢性痠痛的
正確法則。

身體軟組織受傷的恢復時間,一般而言,四到六個星期,要恢復到完全
正常,約需二個月左右(中醫有『傷筋動骨一百天』之說)。

損傷程度嚴重及累積傷害的時間愈長,則需要治療的時間及恢復的時也
愈久;另身體的健康狀況與損傷組織恢復的快慢,也有極密切的關係。

受傷的組織能不能修復新生,恢復正常功能,決定於營養、血液循環及
年齡等三個因素:

營養─是修復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細胞大部分的構造是蛋白質,主要
是白蛋白。在中醫學裡,『脾』的生理功能主消化食物與吸收營養,它
能促進紅血球、血色素的生成及白蛋白的合成,以生養肌肉,補脾即能
調整虛弱體質。

又,脾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大本營,補脾亦
能刺激淋巴球、分泌抗體、抗毒素,增強後天免疫功能,因,中醫學稱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

另維生素對組織修復也有直接的作用,如:

  維生素A:

  能激發上皮細胞再生、增厚(但維生素A過多,
  則加速骨骼骨化,致易脆)。

  維生素B:

  是一種輔霉,有助於蛋白質的修補及分解葡萄糖,
  為供養骨骼肌動力的來源。

  維生素C:

  結締組織修補時,因血循環障礙會使黏結物質玻尿酸呈黏滯性,
  維生素C能抑制玻尿酸形成沾黏,並能強化其彈性組織及促進新
  血管形成。維生素C缺乏時,就連表面傷口都不容易癒合,
  血管壁變脆,容易破裂致瘀血(但維生素C太多時,
  會稀釋正常玻尿酸,使皮膚、肌肉鬆軟,痠無力)。

  維生素D:

  是腸道正常吸收鈣所必需,鈣能使骨骼具硬度,為骨折復原所需;
  另鈣也是肌肉正常收縮及神經傳導所必需。

  維生素E:

  能促進受傷組織癒合,並可防止因受傷血流不止而死亡。


血液循環─組織修復時,需賴良好的血液循環。良好的血液循環能運送
氧、營養物質、抗體及許多防禦細胞到受傷的組織;血液也將體液、缺
氧的血球細胞、細菌、異物及細胞殘餘物運走,以免這些廢物妨礙組織
修復新生。

年齡─一般而言,年紀小的人組織修復癒合較快,且生的疤痕也比年紀
大的小,因為年紀輕的個體一般營養狀況較佳,組織獲得血液供應較好
,細胞新陳代謝率較快,因而組織修復比年紀大者來的又快又好。


自命科學的西醫用消炎止痛藥來治療急、慢性痠痛症,根據醫學理論,
這種『以痛為因』的治標療法,只是暫時性中斷神經傳導,使大腦得不
到疼痛的訊息,而造成不痛的假象,但絕不可能治癒病痛,長期服用會
遺留胃潰瘍及肝、腎功能受損的後遺症;至於肌─筋痠軟無力的症狀,
則西醫根本沒有治療藥物。另,復健科的各替科技治療儀器,雖也有它
的一套治療理論,但臨床上療效不佳,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中醫治則,必先淨除瘀血,然後再因人因病辨症,選用補血、活血、行
血、祛風寒或祛風濕的中藥,組成治療方劑,其目的是治療血虛─血的
質(即營養成分)與量不足─,增強心臟泵血力及動脈的搏動力,促進
周邊血管血液循環,疏通微循環障礙,補充血氧、清除不良性玻尿酸、
鬆解粘連、解除壓迫,這種宏觀整體性,兼顧調整體質與祛除病因的治
療用藥,應更符合醫學理論,比較西醫微觀侷限性,只看發炎表象,做
局部麻醉的治療用藥,孰為科學孰不科學,就不言自明了。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