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康管理系列講座之七 中醫藥食療與養生

KingNet健康管理系列講座
第七場精采內容


日 期:91年12月14日
講 題:中醫藥食療與養生
講 師:沈重光
    生物技術發展中心
    中草藥發展計畫技術委員
一、前言

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在自然中生、老
、病、死、回歸自然,四季春夏秋冬,井然有序,如何利用大自然賦予
的天然草藥調理身體,順應大自然的時序工作休息,是現代人必須嚴肅
面對的課題。

二、四時更替 順應時序合宜調養身體

一年有四季,因時而異,在春季,大地生機勃勃,人體氣血流暢,可選
用黃耆、西洋蔘、枸杞子等扶助正氣;夏季氣候炎熱、食慾不佳,不宜
大補,可選用西洋蔘、麥門冬、石角;秋季氣候較涼、燥氣當令、則選
用銀耳、沙蔘、麥門冬與紅棗;至於冬季、氣溫降低、食慾增加、消化
吸收能力旺盛、是進補的好時機。

為什麼冬令是進補時節呢?冬季氣溫下降,身體活動減少、人體的免疫
力降低、呼吸道防禦的功能減退、病毒或細菌很容易就侵犯到肺部,引
起一些呼吸道的疾病、如感冒、肺炎、咳嗽、氣喘等,另外,天冷身體
的血液循環變差、也容易引起心、血管的疾病,所以冬季中風、心臟病
的病患特別多。

冬季三個月,草木凋零,自然萬物生機必藏,此季節也正是所謂的「養
臟」的好時機,古人說「冬不藏補、春必病溫」,我們如果能利用這一
季節好好的養生,來年就不會生大毛病。

三、氣血虛實 攸關調養必須對症下藥

要調養身體,必須了解自己體質的寒熱差異,不能人云亦云,亂補一通
,在日常飲食上,要注意自己的體質,及當時的季節、氣候等因素,在
搭配體質寒熱屬性的食物,才能獲致身體自然平衡,儲備最佳體能狀態


一般而言,屬於寒涼體質的,有血虛與氣虛兩種,血虛者平常氣色不佳
、口唇、指甲沒有血色、頭暈目眩、婦女月經量少、週期不順;氣虛者
食慾差,經常感到疲勞嗜睡,像這種氣血兩虛的人,可以用當歸、熟地
黃、白汋、川弓、人蔘、茯苓、白求、甘草、黃耆與肉桂來補強;火氣
大者有兩種,一種是寒熱體質,可用歸苓膏降火;一種是虛火的虛熱體
質,則用靈芝、山藥與枸杞子調養。

四、神農百草 上天下地各有其妙用

世界第一草藥典『神農本草經』,將草藥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

上藥有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是想
要輕身益氣、不老延壽者必須服用的,像人蔘、黃耆、枸杞、茯苓、肉
桂、甘草等皆為上品。

中藥有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是想喝
止發病、補虛贏的的人可以服用,如黃柏、黃、當歸均屬中品。

下藥則有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並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是想要
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的人吃的藥,項附子、半夏均屬之。

然而「先生緣註人福」,醫生能否看好疾病,除了本身學養兼具,辦證
論治正確之外,還需要病人配合,遵照醫囑、忌口、按時服藥與生活調
攝得當才好,至於藥物本身,則必須做到正確(Authenticity)、安全
(Safety)、有效(Efficacy)、均一(Consistency)與安定
(Stability),如此三方配合才有辦法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五、結論

中醫藥食療的取材與運用,中國人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心得,本世紀生物
科技的發展,以及全世界掀起中草藥熱潮,其中證明中醫藥食療的價值
,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加緊努力,使傳統的中醫藥現代化、科技化


從中西醫學及生物科技普通運用中草藥,對人蔘、靈芝、冬蟲夏草、茯
苓、枸杞、黃耆、桂皮、桂枝、甚至山藥、紅棗、紅趜、以及綠茶、普
洱茶、烏龍茶等均發現有驚喜的功效,尤其可抗癌、治療心血管疾病、
肝病、抗衰老、腫瘤與抗關節炎等都有令人振奮的進展。

我們很高興老祖宗留給我們這麼多蔬果藥草治病的方劑,應精益求精、
發揚光大,更要進一步提昇至預防醫學防範未然,減輕健保醫療支出,
古人所謂的「上工治未病」,就是說好的醫生,當病人還未發病時,就
懂得去預防疾病的發生,這也就是現在的預防醫學,在現今高齡化的社
會,更顯得其重要性與迫切性。
本文作者【廖鳳圖整理】
本文由【中時晚報】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