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康KABINAI─家塵以人的皮膚、毛髮為食!

醫師呼籲:家塵應盡量清除,以免引發耳鳴

台灣地狹人密,地處亞熱帶海島型氣侯,終年溫度高,因此家中的家塵
為重要過敏原,主要有氣喘及過敏性鼻炎。耳鳴亦是耳科常見的疾患,
據統計耳鳴患者至少佔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以上,僅次於聽障,為一種
相當擾人的病症。也因其病因複雜多樣,冶療效果常不盡人意。

臺北市立中興醫院耳鼻喉科於經基層醫療醫師轉介一年輕女士,主訴為
右耳耳鳴,其耳鳴為低頻的沙沙聲,尤其是夜深人靜時,耳鳴聲特別大
聲而明顯。雖經自行清理外耳,效果不彰。門診拿藥治療,進步亦有限
。理學檢查顯示病患的耳道及耳膜上略有些耳垢,及抓痕,但不致造成
具嚴重耳鳴的主因。耳內視鏡探查下,可見在微小黃色顆粒物體在移動
,放大發現有數十隻大小不一的寄生蟲在耳膜上橫行,可能是因這些寄
生蟲在耳膜上爬行,造成病患的耳鳴。經細心清除後,這名病患長久的
耳鳴也就驟然停止。

再經由檢查該女士的頸部,長髮蓋耳,其頭皮屑較多,顯微鏡下亦可見
少許家塵深藏於髮中,右手亦可見傷痕。病患除有用竹製挖匙掏耳朵的
習慣,並無飼養寵物或接近家畜的機會,家居也都常清掃,這女士回想
她有側睡右耳於毛巾枕上的習慣。後來,我們也在她的毛巾枕,頭髮屑
中都可找到家塵的蹤跡。加上右手傷痕,似可驗証其家塵是由毛巾枕入
侵其右耳耳膜的可能。

蹣屬蛛型綱,目前已知約四百種,大小約0.17~0.5公釐。一般而言,生
活習性家塵類習性變異性大,卵經孵化成六足幼蟲,再蛻變成八足的稚
蟲,以至於成蟲。
當溫血動物靠近時,家塵的活動性驟增,成群的進襲
寄主,粘附於皮膚上取食。但家塵並不鑽入皮膚,也不會吸食血液,而
是利用其螫肢刺入上皮組織,注入消化液,使皮膚組織液化,周圍組織
則硬化,而形成許多小管道,與幼蟲的口部相通。
家塵即是利用形成的
小管道吸吮液化的皮膚組織及淋巴液。家塵的幼蟲喜粘附人體的足踝、
腋窩,在鼠類,則多集中於其耳殼內。

當醫師在治療該女士時,不但要將其耳內的家塵清除,亦要阻斷其家塵
的再度入侵途徑。因為家塵以人的皮膚、毛髮為食,喜好生長於床褥、
枕頭、地毯、家俱、衣服中。
而攝氏25度、濕度80%時,也是家塵的最
好生長環境。夏末秋初時正是家塵的繁殖季節,也是鼻過敏、氣喘的好
發時期。是以醫師呼籲要經常清洗枕頭、床套、避免使用地毯、厚重窗
廉。降低室內的濕度,至50~60%。以減少環境家塵的含量。


當然耳鳴的原因亦有許多,家塵引發耳鳴為其特例,當我們有單側耳鳴
時,亦應依耳鳴的特性,為他覺性耳鳴或自覺性耳鳴,詳細地詢問病史
,耳鏡檢查,一系列的儀器檢查,及醫師們的細心診查,病患的耐心求
診,追尋其可能的病因,而給予最適當的冶療。

本文審稿單位:吳傳頌醫師
       臺北市立中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