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何謂斜視?在嬰幼兒的發生率是多少?

斜視,意指兩眼視軸不正,有偏內、偏外或上、下不正的情形。正常人
的兩眼視物應是兩眼平行的,當注視某一物體時,此物體的影像即分別
落在兩眼視網膜的黃斑中心凹上,再經過大腦的融像機能,使兩眼所見
的影像合而為一。
而斜視的病人因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個物體時,此
物體影像於正視眼落在視網膜中心凹上,於偏斜視眼,則落在中心凹以
外的位置,如此視物就會出現複視情形;或是一眼影像受到抑制,喪失
兩眼之單影視機能與立體感,有的還導致視力發育不良而造成弱視。

因此,斜視不僅是外觀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若不及時治療,常會造成
無法彌補的視覺功能異常與弱視。在一般人口中有2%患有斜視。

眼球運動的發育與斜視的發生

出生時多為無目標的眼球轉動,僅有部份的固定視線的動作。出生一個
月後,可見到大一點的東西,過了二個月後,才會追蹤視人或手勢,左
右眼開始有完成同時聚合運動的能力。三個月大時,可追蹤移動的小物
體,也可以辨別各種不同的顏色。四個月大時,會看自己的手,也會伸
手摸看到的東西,具有看遠看近不同焦點調視作用的能力。到六個月大
時,看東西可以有深度的感覺及立體感。等到三歲左右時,已經有了精
細的視覺反射運動的功能。

眼球的運動由六條外眼肌所操縱,在正常狀態下,兩眼一起動作,如右
眼接受中樞神經支配向左轉,則左眼也同時接受同等量的神經支配作同
等量的向左運動。因此在兩眼十二條眼肌中,任何一條眼肌或支配眼肌
的神經發生異常時,則眼球的運動必受到障礙而呈斜視。
不過大多數的
斜視病人,由於其外眼肌與眼球本身幾乎找不到解剖學上的異常,故大
致被認為是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支配不當所致。此外如果孩童眼內發生
器質上的病變(如外傷、出血、發炎、腫瘤等情形),也會導致一眼視
力下降,而發生斜視的情形。

斜視的類型與症狀:斜視一般可分為內斜視、外斜視與上下斜視。

 (一)內斜視

  一般俗稱鬥雞眼。眼位向內偏斜。臨床上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斜
  視。在出生至六個月內發生者稱之為先天性內斜視,偏斜角度通常
  很大。後天性內斜視又分為調節性與非調節性,調節性內斜視常發
  生在二至三歲左右,通常會伴有中高度遠視,或是異常的調節內聚
  力與調節比率;非調節性內斜視則和調節力與屈光狀態無關。

 (二)外斜視

  即眼位向外偏斜,一般可分為間歇性與持續性外斜視。間歇性外斜
  視因病人具有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時間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維
  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陽光下或疲乏不經心的時候,才表現
  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兒童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複視,在大太陽
  下常會閉一隻眼睛。間歇性外斜視常會發展成持續性外斜視,而偶
  而出現外斜視的情形變成終日持續的外斜視。

 (三)上、下斜視

  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較少見,上下斜視常常併有頭部歪斜
  的情形。

  假性斜視:常有父母焦急的帶著斜視情形的孩子來找醫生,經檢查
  後,才發現是假性斜視。這是由於幼兒的鼻樑較扁或是眼內眥較寬
  ,而導致類似「內斜視」的外觀。但事實上其眼位是正常的,因此
  不會造成視力或視覺功能的異常,此即為假性斜視。通常在長大後
  ,因臉形的改變鼻子變高而改善。

可能造成的影響

 ●沒有最立體清晰的視覺機能:一眼有了斜視同一物體在兩眼的
  結像就不能同在網膜的中心點,因此便有了兩個影像,這稱為
  『複視』。複視造成混淆,此時幼兒的大腦就會自動的把斜視
  眼傳到大腦的影像斷線,這種作用稱為『抑制』,如此斜視的
  眼影像被大腦列為拒絕往來戶,視力就不會隨年齡發育,漸漸
  演變為『弱視』。一眼弱視了,自然無法兩眼『同時看清楚』
  ,更談不上有『立體感』。沒有立體感的眼睛,無法勝任較精
  細的工作,也有可能被處處講究速度的現代社會所淘汰。

 ●有礙觀瞻。不僅如此,斜視容易使人看來較笨或被誤會為較陰
  險。

 ●斜視有時也可能導致斜頸、仰頭、縮肩等姿勢不良,容易腰酸
  背痛。

 ●心理問題:斜視的小孩容易被取笑,會造成自卑、退縮的性格。
  同時視力不佳,學習效果也會遜人一籌。

 ●人際關係比較不好:斜眼瞧人的神態令人不安。斜視眼的人,
  即使他注意的看著你,也似『顧左右而言他』、冷眼『旁』觀
  、『側』目以視,讓人有不把對方『放在眼裡』的感覺,人緣
  自然較差。

如何早期發現,診斷?

 一、行為異常

   過度揉擦眼睛。
   閉上一隻眼睛。
   歪斜或轉動頭部。
   眨眼次數過多。
   常被小東西絆倒。
   閱讀有困難,看東西時眼睛靠得很近。
   不能看清近處、遠處的物體。

  二、外觀

   眼位不正:我們可以用手電筒照眼睛來檢查。
   正常的眼睛可看到角膜上有光反射。若眼位是正的,
   或是〝假性斜視〞,則光反射點在瞳孔中央;
   若是〝真性斜視〞,則光反射點偏離瞳孔中央,
   用手掌交替遮蓋眼睛做比較測試可加強檢察效力。

  三、訴苦或埋怨
      
   視覺差、兩眼不一樣清楚。
   視力模糊或看物體有重影(複視)。
   眼花、頭痛、近看物體後想吐。

治療的時機

  斜視若能在一、二歲以前矯正,才能得到較好的視覺功能。
  在決定時間時須考慮的關鍵是:

  一、全身麻醉,較大一點的幼兒較完全且方便。
  二、年齡越大,對手術前的檢查越能合作。
  三、眼球的大小跟年齡成正比,眼球大,手術的範圍就大,手術
    較能得心應手。斟酌了這幾點,較保守的說法是三足歲應是
    手術的最後時機,因為這年齡,無論是麻醉、對檢查的合作
    度、手術後的護理都很成熟,同時還有足足三年的時光,讓
    視機能發育觀察,同時在這年齡沒有學業的負擔,要上醫院
    作視軸矯正也很方便。學齡前才矯正則可能太遲了,尤其是
    較嚴重的先天性內斜視。若發生有斜視後即應定期追檢查,
    以免發生弱視而不知。

  斜視的治療方法,因斜視的類別不同而異,一般可分為手術療法
  與非手術療法。


  (一)手術療法:眼肌手術乃包括放鬆或縮短一眼或兩眼球上的
     六條外眼肌中的一條或多條眼肌,調整外眼肌的強度與附
     著點的位置,使眼位趨於正常。先天性內斜視與上下斜視
     大多需要手術治療,非調節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視通常亦需
     要藉著手術的方法來矯正。

  (二)非手術療法:並非所有的斜視都需要手術治療,如果是調
     節性內斜視,只要戴上適當的遠視眼鏡或雙光鏡就可以矯
     正。如果併有中高屈光異常,亦常需配戴眼鏡來矯正,另
     外可藉著軸矯正訓練的方法來幫助兩眼單視能的恢復與增
     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視軸矯正訓練機來訓練,或者配戴稜
     鏡鏡片等。如果併有弱視,則弱視的訓練亦是不可或缺的
     治療。

手術情況及術後注意事項
  
斜視手術只在眼球外的組織切一小切口,以便探尋其下的眼球肌肉,並
非將整個眼球取下。手術可以施行一眼或兩眼,要看斜視的種類及程度
而定。兒童接受此種手術通常需要全身麻醉。通常病患在手術前一天入
院,而於手術後一天出院。手術通常是很安全的。有時,雖然明顯的是
一隻眼睛斜視,但兩隻眼睛都得開刀,這都是根據斜視的厲害程度以及
特性來決定的。

眼肌手術本身不會造成視力減退或喪失,除非發生併發症傷到眼球。眼
肌手術只能改善外觀的缺陷,對於兩眼良好視力的恢復幫助有限。所以
,原本有弱視者,手術後仍需遵照醫師指示,繼續接受弱視矯正訓練。
手術時間大約三十分至一小時。

手術後之護理

 ○麻醉清醒後,便可下床、如廁、走動。無嘔吐者可以開始少量
  多次進食。
 ○小孩子清醒以後可能會大吵大鬧,甚至用手把眼墊拿掉。此時
  要好言相勸,不得已時可以用繃帶紗布或襪子將雙手套住。
 ○手術後若覺傷口疼痛難忍,可以向護士要止痛藥服用。如有噁
  心、嘔吐的現象,可按醫師指示使用止吐劑。
 ○手術後隔天拆除眼墊,不需要戴眼罩。
 ○手術眼發紅,且少量澄清血性滲出液,甚至眼瞼水腫、結膜突
  出眼外,均有可能。這些現象會在一、二週內會逐漸消退。
 ○手術後一天出院,並按醫師指示點眼藥。父母親要學會正確的
  點眼藥方法,幫小孩子點眼藥。
 ○手術後縫線不須拆除,會自行溶解吸收。
 ○手術後有時會有〝複視〞現象,大部份在一星期內消失。
 ○手術後復原的時間很快,一般人手術後幾天便可以正常活動。
  手術後配戴眼鏡或稜鏡,對於輕度矯正不足或過度矯正的情形
  有所幫助。

手術完了,並不是就此一了百了的,需知手術的目的是要建立兩眼單一
視覺機能,應依醫師指示定期追蹤檢查,決定是否要更配眼鏡、換眼鏡
,或接受視軸矯正訓練、弱視治療等等善後工作。必要時須考慮再度接
受眼肌手術。有些病例是需要第二次(甚或三次)的斜視手術,才能完
全矯治的。因此,有時手術只算是治療斜視的第一步呢!

治療斜視有何目的?不治療會有何後果?

治療斜視的目的為:促使兩眼良好的視力發育、矯正偏斜的眼位(外觀
較好看)、偵測並治療潛伏性的眼疾。有些斜視若未早期治療則有可能
演變成弱視。


醫師的建議斜視不僅影響外觀,如果未及時治療,即可能造成孩童一生
的視力傷害。一般人對斜視這類疾病多有錯誤觀念,總認為小孩斜視,
長大自然會好,而往往未予注意就醫,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或是在過
去,認為斜視只是外觀的缺陷,在成年後矯正即可。
近年來,這種觀念
已有顯著的改變,因此為了孩童的視力健康,即使眼睛沒有明顯的異常
,亦應於三歲前作一次眼睛的健康檢查,如此才可以及早發現不易察覺
的斜視或弱視,如果發現孩童有明顯的斜視或視力的問題,更應及早求
醫診治以免失去早期治療的時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