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別茫啦!『醉』不上道∼不再糊塗篇

無論飲用任何解酒產品都無法降低血液中之酒精濃度,
衛生局呼籲消費者為確保自己的健康與安全,
惟一妙方就是喝酒不要開車上路,以免損人害己,
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據聯合國統計資料:

車禍意外事件與酒精有關的佔第一位,而所有非車禍意外事件中,因酒
精而引起的也佔第一位;在乾杯文化盛行的台灣社會,也許免不了在各
應酬場所被要求多喝兩杯(事實上大多數喝酒的人都不願承認自己已經
喝醉了),醫學統計告訴我們每毫升血中含酒精濃度達0.25毫克時,人
對速度及距離的判斷,將發生具有危險性的失誤!
往往在一兩秒間的遲
鈍,意外已經發生了!

酒的危害

酒精學名為乙醇,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會造成昏眩、注意力不集中
的現象,對體溫調解中樞亦可抑制,使體溫下降,對呼吸、循環系統能
增進脈搏及呼吸量,引起末梢血管擴張而使血壓呈暫時性下降,經口攝
取迅速被吸收,約四分之一在胃吸收,其餘大多在小腸,攝取十分鐘以
內開始氧化,以每小時10~15 ml的速度分解,此種速度依個人的體質與
習慣而有差異,酒精主要在肝臟代謝,大約有90-98%酒精都會被氧化掉
,其餘2--10%是以酒精未改變的形態排泄於腎、肺及乳汁、汗水和其他
的分泌液中。大量攝取時能分佈至唾液、胰液、汗、乳汁等外分泌液,
精液、羊水、眼房水、脊髓液也有分佈,酒精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如
鎮靜劑、抗組織胺、止痛劑、抗癲癇藥物等。

解酒類產品成份調查

大部份成品均僅含有維生素B群、C群、氨基酸、天然食品抽取物、果糖
、茶精、鈣、鎂、鐵、礦物質、中藥材、香料;這些標榜具有解酒功能
者大部份為液狀,少部份為散劑或膠囊或口香糖,不過依其成份標示,
並無含有可以加速代謝酒精之有效成份,所以這些只能說是一般食品。

目前尚無安全有效可幫助酒精代謝之解酒產品問世,因為飲用含有酒精
成份之飲料很快進入人體血液中,藉由酒精測量器可以依人體呼氣中偵
測血液中是否含有酒精。在此奉勸嗜愛杯中物的民眾千萬不要心存僥倖
,只要飲酒過量,無論飲用任何解酒產品都無法降低血液中之酒精濃度
,衛生局呼籲消費者為確保自己的健康與安全,惟一妙方就是喝酒不要
開車上路,以免損人害己,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如何評量「酒量」?

  酒精的代謝主要是經乙醇去氫酵素(ADH)氧化為乙醛,
  再經過乙醛去氫酵素(ALDH)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此為酒精代謝的過程。

  所以酒量好的人,即體內ADH及ALDH的酵素分解酒精能力高。
  反之,酒量不好的人,在酒精氧化分解中,因ALDH不足,
  無法迅速將乙醛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
  而細胞毒性強的乙醛會對腎臟、肝臟及胃腸造成傷害。
  乙醛會使心跳加快、頭暈、噁心、臉紅等,
  一般人多以為喝酒後會臉紅表示其酒量好,
  其實不然,喝酒後會臉紅反倒表示其解酒能力差酒量不好。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