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吹口氣,讓消化性潰瘍元兇無所遁形∼

檢驗幽門螺旋桿菌新利器─碳13尿素吹氣試驗
文�台南市立醫院消化系中心張國寬醫師

消化性潰瘍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人一生當中約有一成會罹患此病。過
去許\多人罹病後,斷斷續續地被折騰了大半輩子,所謂〝一旦潰瘍,終
身潰瘍〞,怎麼醫就是不會根治。

然而於1983年澳洲的Marshall及Warren醫師自人類的胃中分離出幽門螺
旋桿菌後,從此改變了傳統「胃的酸性環境不可能有細菌」的觀念,以
往認為〝無胃酸,無潰瘍〞,現在視為感染性,可治癒的疾病,使胃腸
疾病的治療邁開一大步。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狀桿菌,除了在胃黏膜及附近的
相關區域黏膜之外,只有牙齒的牙斑可以找到此菌。幽門螺旋桿菌是如
何傳染到人體身上,目前還不是非常清楚。最有可能的傳染途徑是經由
人與人的接觸而傳染。另有可能經由口腔與口腔的接觸、及經由檢查儀
器或直接接觸胃液來傳染。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情形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群都可以發現,它的感
染情況具有一些特徵:

 1、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2、不同的種族感染率有所不同。
 3、男女性感染率幾乎相同。以台灣地區而言,
   在十歲以下的感染率約為20%,
   超過四十歲以上則高達70%的人感染過此菌。
   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約為50%。

此一細菌與慢性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和復發有關。據
統計,約95%的十二指腸潰瘍及70∼80%的胃潰瘍與幽門螺旋桿
菌有關。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經潰瘍治療劑處理癒合後,高達九成以上於
兩年內會復發。但若治療潰瘍同時將幽門螺旋桿菌清除,則潰瘍年復發
率可降低至一成以下。

除消化性潰瘍外,近年來也發現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的形成也與
幽門螺旋桿菌有關,甚至於一部分的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也是此
菌引起。既然幽門螺旋桿菌與許\多胃腸疾病相關,那是不是所有感染到
這隻細菌的人都需要治療呢?

根據目前醫界的共識,有下列情況的患者才應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的檢驗
及治療,包括:活動性的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有潰瘍出血或穿孔病
史者、有潰瘍病史且需非類固醇類抗炎藥治療者、早期胃癌切除者、有
胃癌家族史者、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及部分的消化不良患者。但是沒
有以上情況且無症狀者並不建議接受檢查,因為正常成年人有五成以上
的帶菌率,檢查只是徒增困擾。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要如何檢查?一般分為侵入性檢查法如:內視鏡併切
片行快速尿素脢試驗、病理組織、或細菌培養;及非侵入性檢查法如:
血清抗體檢測法、碳13尿素吹氣試驗法、及糞便抗原檢查法等。其中以
碳13尿素吹氣試驗法及內視鏡切片檢查較佳。

內視鏡切片除檢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外,重要的是它能確知胃腸的真正
病變為何。而碳13尿素吹氣試驗法則對經內視鏡檢查及除菌治療後患者
的追蹤最佳,可免除再次內視鏡檢查的痛苦。目前健保已通過碳13吹氣
試驗法的給付,患者只需稍費吹灰之力,不需額外的金錢負擔,即可知
道除菌的療效。該院自引進碳13吹氣試驗法後,針對除菌治療後患者檢
查,人數已超過1600人,其中陽性反應為51%。可見仍有一成患者無
法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需要進一步評估再次治療。

在治療上,目前的三合或四合療法均有九成左右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
,可說是療效顯著。對某些藥物過敏或細菌對藥物有抗藥性者,及初次
根除失敗者,也另有多種療法可供選擇。只要接受專科醫師的評估治療
而不胡亂投藥,根除此菌將是指日可待。一隻細菌不但改變胃腸疾病史
,也改變人的一生,它除去了胃病之苦,也化解了〝吐劍光〞(出血)
的危機。瞭解它、處置它,希望不再「胃何不舒服」。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