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一種家庭內互相傳染的感染性胃腸病!

文�宏恩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自從1982年以來,在臨床上已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黏膜發
生病變的主要元兇之一。在過去十幾年的世界各地的許多臨床治療經驗
中,都一致肯定為了使得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降低,則罹患者必須要接
受「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必要時接受抗生素滅菌根除療法。

事實上,在臨床上一旦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罹患者接受全程「三合一」
的抗生素療法之後,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高達90∼95%
;但假若家庭內其他成員是一個在臨床上毫無症狀的帶原者(即本身胃
黏膜上存有「胃幽門螺旋桿菌」,而在臨床上絲毫不具有任何症狀者)
,則無疑會將體內的細菌繼續傳染給家庭其他成員,而使其再次感染「
胃幽門螺旋桿菌」;並因而在臨床上出現胃炎、胃糜爛甚至潰瘍,更何
況近年來,在臨床上亦已証實衍生「胃癌」的另一重要原因,亦與「胃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

在中國傳統的社會日常飲食習慣上,都是採用全家人同桌共食的型態,
因此更加使得「胃幽門螺旋桿菌」經由唾液而傳播給其他家庭成員的機
會較西方國家為高;因此,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得知家庭其他成員存
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則其成員的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相對
復發率亦高達15%;由此可知,為了使得「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能夠徹底杜絕及根除,則對於全家庭成員的「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
亦是必要的治療過程及步驟。

因此,在同一個家庭中,任何一個同居共食十年以上的家庭成員(包括
十八歲以上的青少年),不論其是否具有任何「上腹部不適感」的症狀
,都是「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篩檢的對象。雖然在臨床上胃幽門螺旋
桿菌的篩檢方法很多,其中一般坊間的檢驗院所最普遍採取的方法,就
是抽血檢查血清胃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的陽性與否,以決定個體是否有胃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事實;但由於其不僅需要經由抽血檢查(而使得一
般民眾會因害怕抽血而裹足不前),再加上血清抗體檢查的結果過於敏
感,而也就失去其診斷的特異性(也就是說假若抗體呈陽性反應,亦並
不一定表示個體已罹患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病症)。

最近醫療界已研發出一種可以直接偵測個體糞便的「胃幽門螺旋桿菌」
的抗原,來篩檢個體是否具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存在。因此,民眾
只要採取一顆如花生米大小的糞便以為檢體(為了避免糞便中的水份蒸
發,因此最好以透明塑膠袋包封好即可),來檢測糞便中是否存在有「
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抗原,由此來診斷個體是否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感
染」的存在。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