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心逆行性射精,讓你錯失當爸機會!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逆行性射精是一種射精功能障礙,指射精時精液未經尿道向外排出,而是逆流進入膀胱。
這種現象可能導致射精量減少、完全無法射精,甚至影響性滿足感。對於有生育需求的男性來說,逆行性射精會降低受孕機率,甚至導致不孕。

逆行性射精的常見原因:為何精液會「倒流」?

逆行性射精是指射精時,精液沒有從尿道排出,而是「倒流」進入膀胱。這種現象常與神經控制異常、肌肉功能問題或藥物影響有關,以下是主要的常見原因:

神經系統問題:大腦與神經傳導異常

神經系統負責協調身體的各種功能,包括控制射精過程。如果神經受損,可能會影響膀胱頸的閉合,導致精液逆流:
  • 長期血糖過高會損害神經,影響膀胱頸的收縮能力,使其無法順利關閉,進而導致精液逆流。這是糖尿病男性患者中較常見的射精障礙之一。
  • 脊髓受損會影響神經傳導,讓控制膀胱頸的訊號傳遞出錯,導致無法正常關閉。這在車禍或外傷導致脊椎受損的患者中較為常見。
  • 神經退化性疾病可能影響自主神經的功能,使身體無法正常控制射精過程。

手術影響:泌尿與骨盆手術的後遺症

部分手術可能會影響膀胱頸的神經或肌肉,導致逆行性射精:
  • 攝護腺手術術後可能會影響膀胱頸的閉合功能,增加逆行性射精的風險。
  • 骨盆腔手術可能影響骨盆內的神經,進而影響膀胱與射精功能。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可能導致射精功能異常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膀胱頸的正常收縮功能,使其無法有效關閉,導致精液倒流:
  • 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如:Tamsulosin):這類藥物的作用是放鬆膀胱頸和前列腺平滑肌,幫助排尿,但也可能讓膀胱頸無法在射精時緊閉,造成逆行性射精。
  • 抗憂鬱藥:這類藥物會影響神經傳導,可能導致射精過程異常,使精液倒流。
  • 降血壓藥物:某些降血壓藥可能影響交感神經,使膀胱頸括約肌的收縮能力變弱,導致逆行性射精。

逆行性射精的症狀與影響

  • 精液量明顯減少或完全無精液排出。
  • 性滿足感降低:部分患者因射精無法順利完成,而感到不適或焦慮​。
  • 不孕問題:由於精液進入膀胱,降低受孕機會,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輔助生殖技術來解決生育問題​。
  • 患者的尿液可能呈現混濁或乳白色,這是因為精液在膀胱內與尿液混合的結果。

逆行性射精的治療方法:如何改善症狀與提升生育機率?

逆行性射精的治療目標主要有兩個:恢復正常射精功能,或在有生育需求時提高精子回收率。目前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調整用藥、人工生殖技術與手術等。

藥物治療:幫助膀胱頸「關緊門」

某些藥物可以幫助膀胱頸括約肌收縮,降低精液逆流的機率,常見藥物包括:
  • 交感神經促進劑(如偽麻黃鹼 Pseudoephedrine、去氧腎上腺素 Phenylpropanolamine):這類藥物能增加膀胱頸括約肌的收縮力,幫助精液順利從尿道排出,而不會流入膀胱。
  • 抗膽鹼劑(如 Imipramine):這種藥物可能對部分患者有效,但效果因人而異,需經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 抗組織胺類藥物:部分抗組織胺藥物可能對膀胱頸收縮有幫助,但目前的臨床證據有限,仍需更多研究來確認療效。

如果想嘗試藥物治療,建議由泌尿科醫師評估,選擇適合的藥物,並觀察效果。

調整用藥:找出不影響射精的替代方案

如果逆行性射精是因藥物影響所導致,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更換為較不影響射精功能的替代藥物。部分攝護腺肥大患者可考慮改用其他不易影響射精的治療方式,以降低逆行性射精的風險。

人工生殖技術:協助受孕的選擇

對於有生育需求的男性,以下技術可以幫助取得精子,提高懷孕機率:
  • 尿液精子回收法:由於精液逆流進入膀胱,患者可以在射精前先排空膀胱,射精後立即收集尿液,透過實驗室技術分離精子,用於人工受孕。
  • 體外受精或顯微受精:如果精子數量過少或活動力較差,醫師可能建議進行體外受精或顯微受精,提高受孕機率。

這些技術已相當成熟,對於因逆行性射精導致不孕的患者,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手術治療:修復膀胱頸括約肌

如果逆行性射精是因膀胱頸括約肌功能異常所引起,某些情況下可考慮進行手術來修復膀胱頸。然而,這類手術較少進行,且成功率不一定理想,因此通常作為最後的治療選擇。

逆行性射精雖不會影響健康,但可能降低性生活滿意度,並影響生育能力。對於沒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若射精功能未影響性滿足感,可選擇不治療。但對於有生育計畫的男性,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以提升懷孕成功率。
官方網站_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成立於1998年,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是一個專注於醫療、藥品、保健、養生與生活知識的醫藥健康媒體平台。不僅提供最新的醫藥新聞,更致力於成為民眾的「醫療決策評估夥伴」。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