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貧血吃豬肝能補血?但4物質太多,一周吃一次就好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人體鐵質有三大來源,包括吃下去的食物、人體回收的紅血球以及原本就存在組織裡的鐵質。豬肝屬於吸收率較高的血鐵質,對缺鐵性貧血患者有益。豬肝每週建議食用不超過105克,以避免過量攝取鈉、蛋白質和膽固醇,對心血管和腎臟造成負擔。

傳統觀念一向認為「吃什麼補什麼」、「以形補形」,以為只要是紅色的食物,含鐵量就高,多吃必能補血。其中老祖宗公認的補血聖品——豬肝,很多人喜歡在冬天煮成豬肝湯或豬肝粥來補血,尤其是女性生理期過後、產婦補身或術後開刀患者,也會食用豬肝料理來補充流失的鐵質。

 

人體鐵質有三大來源

人體鐵質有三大來源,第一是吃進去的食物、第二是人體回收老弱的紅血球(紅血球生命週期為120天)中的鐵質,再製成新的紅血球、第三是原本就存在組織裡的鐵質,當人體貧血或缺血時會釋放出來使用。但整體來講,這些鐵質原料還是以吃進去的食物為主要來源。

 

豬肝屬於吸收率較高的血鐵質,鐵質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對於缺鐵性貧血的患者而言,與其補充比較難吸收的鐵劑(屬於非血鐵質),不如適當適量的補充比較好吸收的血鐵質,尤其因為豬肝每100克就含有11毫克的鐵,在補血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血鐵質是補血的聖品

食物中的鐵可分為血鐵質(heme iron)及非血鐵質(non-heme iron)兩大類,其中血鐵質主要的食物來源是動物肉品,包含肉類、內臟及血液,尤其顏色愈深,含鐵量愈高,平均吸收率為2030%,是補血的聖品。其中人體缺鐵時吸收率可提高到3540%,平衡時為1418%,鐵營養充足時會降到5%;相反的,非血鐵質(nonheme iron)存在於植物性蔬果、鐵劑及部分的動物性肉類中,吸收率偏低,大約只有5%,且容易受到飲食成分的影響而增加或減少。

 

若想要藉由補鐵來「補血」,最好的做法是從動物性食物下手,而且愈紅的肉或內臟含鐵量愈高,功效愈大。植物性蔬菜、穀類縱使含鐵量高,但因吸收率只有5%,同時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較多的植酸及纖維質,會影響人體對鐵質的吸收,再加上其缺少一種在小腸能幫助鐵吸收的輔助因子,稱之為「肉蛋白因子」(meat protein factor,這種因子只存在動物性食物),所以,在吃高鐵質的植物性食物時(如紅莧菜、黑芝麻、紫菜等),建議可與少量的肉共食,增加鐵質的吸收率。

 

雖然豬肝除了有很好的補血效果,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然而,因為豬肝的鈉含量、蛋白質、膽固醇及普林偏高,建議每星期以食用1次為上限,每次份量約為105克(約7片)豬肝。因為105克豬肝膽固醇含量就達到273毫克(人體一天攝取膽固醇量上限為300毫克,若再吃顆蛋,一日膽固醇就超標),若攝取過量,恐會造成心血管及腎臟的過度負擔。

推薦閱讀:

貧血治療常用鐵劑作為治療,搭配「1維生素」讓鐵質更好吸收!留意「2飲品」干擾鐵吸收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貧血 ? 血紅素多少才是正常 ? 教你看懂血液檢查報告 !


查看原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