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神經外科手術的第二雙眼 新型機器人輔助顯微鏡功能再突破!

神經外科手術的第二雙眼 新型機器人輔助顯微鏡功能再突破!_圖1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賴達明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最新的資料顯示,民國104年神經外科手術人次共計達123,669人次,平均下來,全台每小時有超過14台神經外科手術進行,且人數逐年攀升。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賴達明指出,神經外科手術本身複雜度高,手術過程宛如「炸彈拆解」,需要靠著神經外科醫師穩定精準的技術,讓每一個手術步驟皆可以準確無誤地進行。

除此之外,神經外科手術有三大關鍵手術工具,包含了顯微鏡、手術器械及電燒刀。其中,要先能夠清楚且精準的看到手術部位,才能進一步執行手術,因此,顯微鏡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賴達明提到,顯微鏡之所以重要,是在進行精密神經外科手術時,最先進的顯微鏡設備可讓醫師有更清晰的視野,且藉由高規格外視鏡技術,緩解視覺上的疲勞,讓醫師能全心執行手術,使效率更為提升。

此外,手術中有時需要移動顯微鏡從不同角度手術,目前在操作顯微鏡時,有手控、腳控或口控來調整顯微鏡移動,但回復原位時的調整需要時間,而新型顯微鏡的記憶定位功能能讓回復時的定位時間縮短。

而在執行神經外科脊椎手術的過程中,醫師為了找到最合適的角度來執刀,常需要調整姿勢,或需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長久下來對身體負擔大。好的顯微鏡,能提供更多的手術操作空間,以及讓醫師能夠有更舒適的手術姿勢。

賴達明進一步指出,目前使用手術內視鏡也是趨勢,好處是可調整不同角度的視野,但同時使用顯微鏡和內視鏡,對醫生來說過程有些繁瑣。若兩者能整合,對醫生來說是很重要的。

因此,目前神經外科手術的趨勢來看,對於顯微鏡的視覺品質要求逐步提升,而即將引進的「新型機器人輔助顯微鏡」,完全實現精神外科醫師對顯微鏡的期望,可說是神經外科手術的輔助利器,可望成為手術過程中的最佳幫手。

「新型機器人輔助顯微鏡」採用3D立體影像、4K畫質的外視鏡技術,能緩解視覺上的疲勞,增加手術姿勢的彈性;其記憶定位功能,讓醫師得以全心專注手術,使手術執行更精準且有效率;超微觀察鏡能幫助醫師快速觀察到不易看見的位置,更精確辨別病灶位置,病灶切除更加精確! 

賴達明表示,台灣的醫療技術在國際早已備受肯定,而先進醫療設備的引進,對於醫療技術的精進可說是錦上添花。期待未來透過新型機器人輔助顯微鏡的輔助,能讓醫師以更自在的方式執行手術,相信手術精準度與穩定度皆獲得提升,創造醫病共好的局面。

神經外科手術的第二雙眼 新型機器人輔助顯微鏡功能再突破!_圖2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