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兒童健康隱形殺手 是除塵還是揚塵?大掃除啟動室內空污「紅害」!

兒童健康隱形殺手 是除塵還是揚塵?大掃除啟動室內空污「紅害」!_圖1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Darren 諮詢專家/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副院長 林瑜雯、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陳培詩

擔心室外空污影響健康,待在家是否較為安全?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國人每人每天約有80~90%的時間處於室內環境中,包括住家、辦公室或其他建築物內,因此,室內空氣品質的好壞,對於人體健康更應被重視。

尤其,室內空氣品質對於經常處在室內的兒童、孕婦、老人和慢性病人更是特別重要。因為正在成長中的孩童,呼吸量較成年人高50%,且兒童有更多時間生活在室內,因此更容易受到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

WHO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5歲以下死於肺炎的兒童中,超過50%致病原因就與家庭空氣污染有關;因為室內空氣污染而死於氣喘的人,全球每年有10萬人,其中有35%為兒童。

有鑒於此,台塑企業王詹樣公益信託與社團法人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推動「室內環境品質健康危害因子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計畫」,並於日前發表研究成果。

兒童健康隱形殺手 是除塵還是揚塵?大掃除啟動室內空污「紅害」!_圖2

除灰塵、清塵蟎,卻讓室內空氣亮紅燈!

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副院長林瑜雯帶領研究團隊,針對日常行為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物質之狀況進行研究發現,平時打掃工作居然會使得室內揚塵量大增,懸浮微物濃度增加,形同讓家中孩童暴露於紅色空污警戒!

林瑜雯表示,實驗使用最夯的掃地機器人進行打掃除塵時發現,揚塵竟會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物質增加近6倍;而使用傳統吸塵器時,後方氣旋揚塵濃度更高達13倍,非常驚人。

其中,PM10PM2.5的濃度最少也高出背景值2倍之高,以環保署頒布之室內品質標準(PM2.5基準值35 μg/m³)計算,濃度達到對所有族群都不健康的PM 2.5「紅色警戒」(54.5 - 150.4 μg/m³)

而根據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不論使用掃地機器人或吸塵器,在室內無空氣擾動情況下,使用結束後30分鐘空污微粒沉降仍未穩定,至少約1.5小時後才出現穩定下降趨勢。

林瑜雯建議,可以多運用掃地機器人的定時功能,於家中無人的狀態下運作,或在家中孩童不在的空間中操作;操作傳統吸塵器時,更要避免站在吸塵器出氣口後方,同時應佩戴口罩,避免吸入過多空污微粒。

揚塵依據顆粒大小分為PM10PM2.5,人體呼吸系統可阻絕直徑大於10µm之微粒,直徑小於10µm之微粒則有機會進入肺部,到達肺泡區,而PM2.5更有75%會進入肺部深處。美國研究顯示,PM2.5每增加24.3ug/m³,男性非吸菸者肺癌死亡率增加2.23倍。

兒童健康隱形殺手 是除塵還是揚塵?大掃除啟動室內空污「紅害」!_圖3

空污微粒與內毒素交互作用 恐影響兒童免疫系統

除了清掃時容易造成揚塵的行為外,孩童喜愛的跳床行為,可能也隱含著對於呼吸道嚴重的影響。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陳培詩指出,針對鋪床、跳床、開窗與煮飯等日常行為,對空氣中懸浮微粒、細菌等相關污染物質濃度的影響進行調查發現,跳床或鋪床會增加空氣污染因子,其中,內毒素增加87.9倍之多。

陳培詩進一步解釋,抽菸和養寵物等行為會導致室內空氣中的內毒素濃度增加,而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有助於降低內毒素濃度。

所謂的「內毒素」(Endotoxin),主要是來自革蘭氏陰性細菌(如大腸桿菌等)的細胞壁外層,通常只有在細菌死亡細胞壁溶解後才會釋放出來,可能會引起強烈免疫反應,導致過敏等現象。

內毒素會與室內環境中其他空氣污染物質形成交互作用,當家中的PM與臭氧處於高濃度時,更容易使內毒素的影響加劇,並透過肺功能檢查機發現孩童的肺功能有顯著下降趨勢,使免疫系統正發育中兒童較容易受感染。

陳培詩指出,研究團隊發現,當家戶中內毒素處於高濃度(0.67- 1.97 EU/ m³)狀態時,與低濃度(<0.31 EU/m³)環境相比,孩童罹患氣喘與過敏的風險提高了4.88倍。

她提及,空氣中懸浮的空氣污染物,粒徑越微小需要越久的時間沉降,與其等待微粒沉降穩定,不妨使用空氣清淨機將其捕捉下來,才能達到清淨室內空氣的目的。

建議在進行增加室內空污擾動行為時,可把窗戶打開增加空氣流動,幫助減少室內生物氣膠的累積,以降低懸浮微粒、內毒素等污染源對孩童的危害。

專家呼籲:清掃護童12

1不 不同室:啟動掃地機器人、吸塵器時,不讓孩童處於同一空間。

1要 要等待:清掃完成後,建議要等待至少90分鐘,空氣微粒穩定下降後,再讓孩童進入。

2要 要勤換:床被單容易累積細菌與過敏原,要勤換洗床單與被單。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