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心!腸病毒非孩童專利,成人也會染病!

小心!腸病毒非孩童專利,成人也會染病!_圖1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楊硯雲

5個月大的小毓,因為發燒且出紅疹,被送至醫院就診。檢查時,發現上顎處有數顆小水泡及周圍泛紅,且四肢有紅色水泡樣疹子。媽媽表示,同住的姊姊前兩天才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造成手足口症,因此,小毓也診斷為腸病毒。

由於小毓年紀小又胃口差,被收住院治療。住院時,四肢疹子變多並形成水泡並破掉結痂;另外咽喉水泡也變大並形成潰瘍,造成小毓幾乎喝不下奶,只能靠點滴補充水分及葡萄糖。幸好發燒一天就退燒,而且精神都維持的不錯。

在咽喉水泡逐漸恢復後能順利進食,在觀察5天後,拿掉點滴回家。只是在回診時,改由爸爸帶至就診,並告知醫師,小毓媽媽也出現發燒、喉嚨痛及長疹子的症狀,也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正在家中進行居家隔離與休息。

收治個案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楊硯雲表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共有60多種,分為A、B、C、D四大種,每一種又分多種血清型。

最常被提起的腸病毒71型,屬於腸病毒A型,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相關併發症。其病程變化快速,曾在1998年造成大流行,導致78名兒童死亡。這20多年間仍陸續有重症,甚至死亡案例發生。

楊硯雲指出,腸病毒大約以3至5年為周期會引起一波流行。據國內歷年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也以腸病毒71型為主要角色。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到10月底為止,已經出現50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40例為腸病毒71型,包含一位1歲男童因併發心肺衰竭而死亡。

另外,在臨床觀察上,今年的腸病毒似乎較容易感染大孩子或成人,重症案例中,也有發現大於10歲的孩童。楊硯雲提醒,因此,不論年齡大小都不可掉以輕心。

腸病毒通常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感染後2到10天會出現症狀(平均則為3至5天),但要注意的是,在發病前數天便可能具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7天內傳染力最強,少數在糞便中可持續發現病毒達2至3個月。

腸病毒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治療方面並無特效藥,多採取支持療法(即症狀治療),等待病人自行痊癒。多數患者都可在發病約1週後恢復,但仍有少數會併發重症感染,影響神經、心肺系統等,甚至留下終身後遺症或死亡。

楊硯雲強調,因此,觀察重症前兆非常重要。當患者出現包括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通常好發於剛入睡一小段時間)、持續嘔吐,以及未發燒時有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現象,務必立即送往大醫院治療。

楊硯雲指出,預防腸病毒從建立良好衛生習慣做起,養成勤洗手,以及適當消毒物品和環境,盡量不與疑似病例接觸,避免在流行期前往人多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她呼籲,若有感染情形則需就醫評估,並盡量在家休息、自我隔離,避免成為散播疾病的源頭。

目前,國內正在研發腸病毒71型的疫苗,並已進入人體試驗階段,若過程順利,數年內可望上市,可說是孩童、家長與醫者的一大福音!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