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本土屈公病現蹤!!秒懂什麼是「屈公病」

本土屈公病現蹤!!秒懂什麼是「屈公病」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 余燦華、疾病管制管署

近年來,因病媒蚊傳播的傳染性疾病,總在梅雨或颱風季過後延燒,尤其是,常因豪雨致災的南部頻頻出現登革熱疫情。而今年,北部更是首次出現「屈公病」(Chikungunya)本土病例。

根據統計,至今全台共83例屈公病病例,其中16例為本土病例,分別為新北市15例及台北市1例,另境外移入67例。

屈公病與登革熱的區別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余燦華科長表示,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都是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為主要傳播途徑,因此,在連日陰雨天氣後,應主動檢視環境整潔,徹底清除積水容器,防範病媒蚊孳生,並小心蚊蟲叮咬。

疾病管制署表示,屈公病是感染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所引起。屈公病毒,最早是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其傳播途徑與登革熱類似,是經由「人→病媒蚊→人」,不會經由人和人之間傳染。

潛伏期為2~12天,平均3~7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血液中存在有屈公病毒活動,也就是可傳染期。此時,如果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並使此病媒蚊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可將病毒傳播出去。

屈公病的症狀有哪些

Chikungunya」在非洲土著語言中為「痛的將身體彎起來」的意思,清楚說明屈公病最常見的症狀:關節疼痛以致於無法站直,此外,也會發生發燒、頭痛、倦怠、噁心、嘔吐、後眼窩痛、出疹、肌肉痛等症狀。

屈公病全球流行區域涵蓋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區域,東南亞流行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菲律賓等。

與重症風險高的登革熱相比,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大部分都可在1週內康復,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會出現嚴重的關節疼痛,並持續數個月。而重症高危險群為新生兒、65歲以上、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

屈公病的治療怎麼做

感染屈公病並無特定之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僅能依症狀給予支持性療,患者應充足的休息,補充足夠的水分。可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藥物舒緩疼痛與發燒,但要避免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以減少出血的可能性。

余燦華呼籲,由於國內持續有本土性屈公病案例出現,大家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若出現上述疑似症狀,應立即至醫療院所就醫採檢,並告知旅遊史、職業史、群聚史及接觸史,早期診斷與治療,以保自身及周遭家人健康。

疾管署建議,居家預防應注意:家中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掛蚊帳或使用補蚊燈,避免蚊蟲叮咬;平時應養成清除容器內積水的習慣,避免積水容器變成病媒蚊的孳生源;平日至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DEETPicaridin的防蚊藥劑,就可防範屈公病。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