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松類 整輯/黃慧玫 本文出處/本文摘錄自如果出版《失智行為說明書 到底是失智?還是老化?改善問題行為同時改善生理現象,讓照顧變輕鬆!》
全心全意提供照顧的家人,更容易成為被懷疑的對象!
主婦E小姐最近開始照顧罹患失智症的婆婆。剛開始的時候,E小姐的丈夫還說「會幫忙」,結果卻是什麼也沒做。話雖如此,因為失智症還不是太嚴重,婆婆可以自己吃飯,也可以和他人交談,目前還沒有太大問題。
正當E小姐覺得「如果只是這樣那倒還好,我擔心的是將來」時,就發生了下面這件事。
婆婆:「妳偷了我的錢包,對吧?」
E小姐:「我沒有偷……」
婆婆:「怎麼可能沒偷,我明明就放在架子上。」
因為婆婆這麼說,所以E小姐就幫著找了一會,卻沒看到錢包。「我花這麼多心血照顧她,卻被當成小偷」,E小姐心想。
隔天,E小姐大伯的太太剛好到婆婆家。「我錢包不見了,」婆婆指著E小姐說:「是她偷的。」
就算眼睛沒問題,只要大腦有狀況,也會看到不存在的東西
被偷妄想症是因失智症而出現的妄想。比方說,如果被對方懷疑:「我明明有錢包,但被偷走了,是你偷的對吧?」身為家人的照顧者一定會感到非常悲傷:「我這麼辛苦照顧你,你卻說我偷了你的錢……完全不信任我」,有時甚至會因此生氣、發怒。
如果高齡者是入住照護機構或醫院,謠言有時會在照護機構或醫院不斷擴散,讓其他家屬也認為「這個人偷了錢包呢」,讓人非常困擾。
原本,照顧者就已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容易罹患心臟疾病或高血壓,三四%至四四%的人甚至還有憂鬱傾向。沒想到還被懷疑,這真的是非常痛苦。
除了被偷妄想,還有「嫉妒妄想」。比方說,懷疑丈夫或妻子有外遇。
有時,失智症也會引發「幻覺」。這是一種和沒有根據地胡思亂想的「妄想」表面相同、實則不同的現象。所謂「幻覺」,指的是看見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的症狀,比方說,看到已經去世的父親一起坐在餐桌旁。我雖是眼科醫師,但也有病人是因為看到「住家前面站著不認識的人」而前來求診。
更讓人困擾的是,有人會因為似乎看到「廁所裡有一隻獅子」,所以不敢去上廁所,結果造成漏尿。
因為「看」是眼睛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人都認為這些是眼睛發生了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視神經是將眼睛識別出的影像傳達到大腦,大腦再針對是否看見進行最終判斷,因此,就算眼睛沒有問題,也會因為大腦出現狀況,發生看見原本沒有的東西這種現象。
這個時候,如果對高齡者說「沒有這種東西」,馬上否定,會讓他們感到壓力。
不過雖然如此,也不能假裝真的有這東西存在。所以,可以先說一句「這樣啊」,然後試著轉換話題。如果讓高齡者的心情恢復平靜,幻覺比較容易消失。
光是對他們說出感謝的話,就可以減少妄想
被偷妄想等妄想症狀,會因為失智症而變得更嚴重,這些是失智症的周邊症狀,容易因為各種狀況或心理狀態而引起。
經常發生的心理狀態是,很珍惜的東西或金錢不見了,或是認為配偶外遇等,「失去重要東西」的恐懼。
而且,比起過去,覺得不安的高齡者愈來愈多。有報告指出對將來的生活感到不安的高齡者,從1999年的63.6%,增加到2009年的71.9%。
造成不安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與高齡者覺得自己「不再被社會需要」的心情密切相關。之前在職場上非常活躍、為養育子女而忙碌,每天都過著充實的人生,卻因為上了年紀而突然停止,讓他們不禁覺得「沒有我也無所謂……」。這種失落感,讓他們不再相信別人。
因此,透過每天跟他們打招呼,營造良好的氣氛,或是只要他們為你做一點小事,就跟他們說聲「謝謝」,都可以抑制症狀發生。如果可以請高齡者幫忙做些替植物澆水這種即使做不好也不會造成太大傷害的工作,不僅容易持續,也可以增加向他們道謝的機會。除了照顧植物,如編織、木工等,只要是高齡者擅長的工作都可以。
不過,當被偷妄想的症狀很嚴重時,有可能需要投藥,需要跟主治醫師討論。
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不一致,會產生被害妄想
因失智症引起妄想的機率,以阿茲海默症來說是42%,路易氏體失智症是稍微偏高的60%。
失智症引起的妄想有幾種起因,一是因失智症造成大腦受損,另一個代表性的原因則是,因失智症造成的巨大環境改變,為了面對環境的變化,出現了妄想。特別是容易興奮、攻擊性高,和容易產生幻覺的人,都比較容易產生妄想。
此外,就算罹患失智症,高齡者也並不是所有的記憶都會變差。數秒之前的超短期記憶和幾年前的過去記憶很難消失,但幾個小時前或幾天前等較近期的記憶卻很容易忘記,這和日常生活中「忘記鑰匙放在哪裡」的情況有點類似,但五年前的旅行卻還可以記得。
失智症患者這種傾向非常強烈,這就是造成妄想的原因。比方說,認為錢包被偷的情況就和「留有自己本來有錢包的長期記憶」以及「忘記最近放錢包的位置的短期記憶」這兩件事有關,只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就會產生被偷妄想。
「嫉妒妄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有「自己有妻子」的長期記憶,卻忘記「昨天妻子還和自己在一起」這個短期記憶,因此產生「妻子昨天背著我去哪裡了?」的懷疑,而陷入嫉妒的情緒。
而且,諷刺的是,高齡者身邊的人比較容易成為這些妄想懷疑的對象,配偶等家人很容易就會成為被懷疑的目標。
造成這種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家人比較容易對高齡者產生情緒。比方說,當高齡者尿在褲子上時,家人會比較容易不耐煩地說「又來了」;雖然沒有惡意,卻用很強烈的語氣對高齡者說出「快點過來」等話語的也多半是家人。
另一方面,提供照顧者也幾乎都是家人,但照顧通常是不帶情緒地默默進行。
結果,帶有情緒的指責比不容易帶有情緒的照顧,更容易留在高齡者的記憶中,因為人類比較容易記住帶有情緒的行為。「被照顧」的記憶沒有留下來,留下來的只有「被抱怨」的記憶,所以讓高齡者產生了負面的情緒,這就是讓失智者身邊的人更容易被懷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