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挺你的棒球夢 內外野手打擊手運動傷害之預防

挺你的棒球夢 內外野手打擊手運動傷害之預防_圖1

【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 張光祖

從美國大聯盟(MLB)到台灣職棒總冠軍賽,充滿張力的賽事讓球迷熱血沸騰,更讓賽事刺激度升級,讓人忍不住在場邊熱情叫喊、忘情加油、賣力唱和加油歌,只為了將對於球員的支持傳達給棒球場上每一位努力的選手。

而場上球員為了讓表現更出色,也都放手一搏,只求勝利!但在激烈的比賽中,最怕發生「運動傷害」,因為每一次的損傷,輕則影響球員後續運動表現,重則可能導致運動生涯的終結,不可不慎!

本次,邀請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張光祖針對棒球場上重要兩位置:「打擊手」、「野手」來探究其運動傷害及提出預防對策。

內外野手

在場上需要「追」、「趕」、「跑」、「跳」的內野手、外野手,因為常飛身撲接滾地球、跳起躍高接高飛球、隨球落轉向跑動等,接著球後,又必須快速穩定身體,急速將球傳至隊友手中,得以刺殺跑壘者。

張光祖表示,上述的一連串動作,使得內外野手的運動傷害,遍及全身。其中,發生於上肢的運動傷害,如肩頸手臂肌肉痠痛、肩旋轉肌肌腱炎、手肘疼痛等,而內外野手常需要具爆發力的傳接球,也成為高危險族群。

傳球是個重複不對稱的身體扭轉動作,其中包含側傾、前彎及旋轉,這些動作會造成脊椎負擔,長久下來就會對腰背產生傷害,如肌肉拉傷、下背痛(腰椎滑脫、椎間盤退化)等,也是內外野手常需面臨的運動傷害課題。

每次的打擊都是內外野手的守備開始!野手的接球步驟有:迅速起步、邊看球邊移動、停下腳步接球、接球後急速傳球、阻止跑者前進等,而這些動作需要有強健的下肢做基礎,才能免去常見的膝關節退化、內外側韌帶拉傷、髕骨軟化症、髖關節退化等。

張光祖建議,訓練應均衡,基礎訓練、守備技巧、重量訓練等都不可偏廢。尤其是,應加強下肢的爆發力、敏捷力和柔韌性;手臂和手腕的柔軟度、肌耐力、臂力等;肩膀需要強壯,遠傳能力強。

棒球場上瞬息萬變,唯有好的訓練,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面對球被擊出瞬間,能快速判斷落點,並盡快抵達傳接;面對平飛球,寧讓球落地一個彈跳之後再接球,也不衝刺撲接;若球的落點在於二名外野手守備範圍,也懂得互相高喊決定由誰來接球,避免衝撞

打擊手

熱衷於棒球比賽的朋友,最愛看打擊手奮力一擊,期待擊出的球能飛高、飛遠、飛出全壘打牆,形成「紅不讓」,是球賽最激昂的一刻!由於觀眾們對於打擊的重視,使得就算從不關心棒球者,也能如數家珍地舉出各時代強棒者。

打擊之於棒球的重要性,造就棒壇總是存以「有砲無敵,守備再說」的觀念,但目前有許多證據證實,除了有好的打擊,更應有好的守備,才能幫助球隊穩扎穩打的取得勝利。

張光祖指出,能在棒球場上擊出全壘打,是多麼帥氣之事,但最怕「揮大棒」(揮棒落空或擦棒球),導致手臂甩出和轉體力道缺乏來球力量相抵,進而使得手腕、手肘、肩脥骨上的棘上肌拉傷。

尤其是,職業球員會藉由肌力訓練,鍛鍊四肢肌群、核心肌群,使其能徹底穩定身體,加上懂得揮棒技巧,能使用腰、腹、臀等全身力量帶動球棒,使擊球更具爆發力,也能降低受傷機率。

近年來,至打擊場擊球運動盛行,他提醒,一般民眾到練習場打球時,務必要先熱身20分鐘後,將緊繃的肌肉拉開後,在以動態熱身讓身體暖和起來。揮棒時,千萬別只用手腕、手肘等蠻力揮棒過猛,不僅打不著,還會帶來傷害。

此外,跑壘和盜壘也是棒球選手最容易發生意外的時刻。張光祖解釋,順時針的跑壘動作,屬起跑速度快的短跑,加上需急轉彎過壘,並瞬間踩壘蹬起,使得右邊腳踝與膝蓋特別容易受傷。

他建議,棒球訓練是需要短程衝刺與長距離慢跑兼備,平時應以大量跑步加強下盤力量,及鍛鍊大小腿肌耐力,及膝蓋和腳踝的承受力,但要注意的是,避免過度疲勞導致運動傷害之發生。

張光祖提醒, 不管是專業選手、業餘選手,投入此項運動,確實而扎實的鍛鍊才是致勝且不損傷的唯一途徑。尤其是業餘選手更應注意,作為周末選手,不管是守備、打擊,都應量力而為而非勉強硬撐,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纏身。

【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