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物理治療師解析 投手捕手常見之運動傷害

物理治療師解析 投手捕手常見之運動傷害_圖1

【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 張光祖

國人對於棒球的支持,使得許多孩童從小就以成為棒球員為夢想,嚮往在偌大的棒球場上奮力一擊、帥氣跑壘、奔馳跳接...,像陳金鋒、王建民、郭泓志、曹錦輝、陳偉殷等人揚名海外,成為下一位「台灣之光」。

許多著名的棒球選手都是自小便接受專業訓練,從運動觀念深植、基礎動作訓練,再到技巧訓練、戰術演練、體能和力量的提升,一步一腳印地完善培育,期許能進入棒球名人堂。

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張光祖表示,而在培訓和比賽過程中,球員最怕的就是「運動傷害」,每一次的受傷都可能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導致運動生涯的終結!

根據統計,棒球運動傷害有58%發生於上肢,如肩頸和手臂肌肉痠痛、肩旋轉肌肌腱炎、手肘疼痛等;27%發生於下肢,如膝蓋軟骨磨損退化、內外側韌帶拉傷等;15%則發生在腰背,如下背肌肉拉傷等問題。

他進一步解釋,而依據球員的守備位置,也會有不同的運動傷害發生,可分成投手、打擊手、野手、捕手四部份來探討。

物理治療師解析 投手捕手常見之運動傷害_圖2

投手 常發生於手臂、手和肩膀

曾經於美國大聯盟有「滾地球王子」稱號的台灣之光王建民,憑藉著出色的伸卡球威力,立下輝煌成績而備受推崇。而目前他卻因肩傷開刀,手臂狀況不穩定,致使復出的球速、球威不若以往,遲遲未能重返投手丘。

張光祖說,投手是飽受運動傷害威脅的族群。因為投手在投手丘上利用身體的旋轉與離心力,投出快速如砲彈般的球,並控制其旋轉軌跡及落點,身體必須具有極佳爆發力及反作用能力,才能相互抗衡不致損傷。

投手的運動傷害,常發生於手臂、手和肩膀。

其中又以肘關節傷害最常見,例如棒球肘、肘部肌腱韌帶發炎內側屈肌群病變(高爾夫球肘)、外翻伸展過度負荷症候群等。肘部傷害相當多樣化,加上各症狀間又有其相關連性,務必小心謹慎。影響投手投球的穩定性

手肘關節活動異常,會影響到手腕與肩膀。國外研究發現,若棒球選手在青少棒階段就有手肘問題,到了青棒時,肩膀受傷的機率會增加,並且影響到後續的職棒生涯。

肩膀常見傷害,如投手肩、旋轉肌群肌腱炎或拉傷、肩膀黏液囊炎、肩關節唇盂破裂等;而手臂則會出現肱二頭肌肌腱炎、手肘內側韌帶慢性撕裂、關節軟骨磨損等,都是不可忽視的損傷。

張光祖說,其中應特別關注的是「肩關節唇盂破裂」,棒球界普遍認為此疾是投手的絕症,因為此傷害無其他治療可處理,僅能接受關節唇重建手術,但術後復健成效不彰,常造成球員找不回投球關節記憶,可能影響選手運動生涯。

肩關節唇是人體肩膀關節的環狀纖維軟骨組織,其功能在於穩定肩關節活動,並提供關節、韌帶與肌腱間一個有力附著點,若受傷破裂了,會讓人有關節無力、酸軟、麻痛等症狀。

物理治療師解析 投手捕手常見之運動傷害_圖3

捕手 常見於膝關節傷害 

過去,我們常認為棒球運動中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應是投手,但有研究發現,常被列入傷兵名單的守備位置,運動傷害比率最高的居然是「捕手」!張光祖表示,相較於其他守備位置,捕手有較長時間蹲著接球、瞬間起身傳球等動作,致使全身肌肉不易使力,加予手肘壓力更大,而較容易受傷。

他解釋,有「球場上的教練」、「投手的大腦」之稱的捕手,可說是棒球場上重要的靈魂人物,也是個辛苦的守備位置。球員必須具備強壯的體魄,能禁得起長時間的蹲捕,可快速長傳狙殺各跑壘者,於本壘攻防時被衝撞仍可有效牽制敵手;聰明而冷靜的頭腦,指揮全場攻防臨危不亂,適時識破敵方戰術等。

捕手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來自於長期蹲姿造成的膝關節炎、股四頭肌拉傷、髕骨肌腱炎、髕骨軟化症等;蹲坐傳球姿態導致的投手肩、旋轉肌群、肱二頭肌肌腱炎、肘關節韌帶慢性撕裂與關節不穩定等;遭受跑壘者衝撞的胸悶、內臟撞傷、手指吃蘿蔔乾;甚至可能被球K頭、被人撞倒,而發生腦震盪等無數種狀況發生,可說是耗損極大的守備位置。

最好的例子,即是在美國大聯盟有「天才少年」之稱的Bryce Harper,在學生時代原本專攻捕手,小聯盟時期加入國民隊,教練為了能延長他的職業棒球生涯,並能快速適應高強度比賽,進而早點在MLB亮相,而讓他改練外野手。

張光祖建議,如果想成為優秀的捕手並延長運動生涯,應積極鍛鍊下肢肌群更強壯,讓自己站妥站穩不怕撞;加強身體柔軟度和爆發力,讓移動時能輕盈快速;強化手臂肌群和靈活的手腕,讓每次長傳都能順利達陣。

                                                                      【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