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風不良於行?靠「它」助行走!

中風不良於行?靠「它」助行走!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暨北醫大醫學院復健工程暨輔具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陳適卿

近年,腦中風發生年齡逐年下降,中風所引發的失能後遺症,是導致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初發中風病人在中風1個月後的失能比例是61.2%、三個月是55.58%、半年是51.72%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適卿表示,因此面對中風,除了照護外,如何使患者恢復功能或不失能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讓患者積極配合復健運動治療,儘速恢復行走能力與自主生活,減輕照護者之負擔;也可搭配新科技研發之輔具,改善患者不良於行的狀況。

他說,腦中風偏癱患者常因患側肢體控制不良、肌肉無力等因素,而在生活中減少患側肢體的使用,卻忘了當患側缺乏活動,會導致廢用性退化及肌肉萎縮等問題,尤其是下肢,會影響平衡及移行功能,增加跌倒、扭傷或骨折風險;此外,因患側支撐較少,健側必須承受更多體重,使患者亦常反映因左右肢體不對稱引起膝、腿與腰部疼痛的症狀。

北醫與臺大研究團隊為改善腦中風患者步行問題,以動作分析和力學研究作為設計基礎,研發新式3D掃描列印動態足踝輔具,量身製作出適合患者腳型的足踝輔具,可改善患者步行平衡之穩定性,緩解因步態不良引發的疼痛。

陳適卿表示,臨床試驗結果證實,使用3D掃描列印動態足踝輔具調整患者踝足部角度與動作,可讓患側下肢在步行中的支撐時間明顯增加,兩側步態之對稱性亦有提升,且可改善患者步行平衡之穩定性。

與未使用足踝輔具之行走狀況比較,亦可發現患者在穿戴新式3D掃描列印動態足踝輔具後,患側腳步拖行的情形較為減緩,且與傳統足踝輔具比較,新式足踝輔具更為輕巧,舒適度亦佳。

陳適卿強調,腦中風偏癱患者穿著新式輔具,需搭配個人化專屬設計之步態復健訓練,才能達到較好的復原速度。目前,北醫已開始提供新式3D掃描列印動態足踝輔具之服務,自費價格約為1215之間。

中風不良於行?靠「它」助行走!_圖2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