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電圖監測手錶 全天守護「心」動

心電圖監測手錶 全天守護「心」動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黃群耀

心律不整出現的時機難以預測,就連傳統的心電圖篩檢可能「錯過」心律不整出現的時機。因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推出24小時心律偵測手錶,結合醫療系統且經醫療認證,能及早預知心房顫動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黃群耀主任表示,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如心房顫動,盛行率大概為全人口的1~2%,且隨著年紀的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也會逐年增加,65歲以上的盛行率更高達5~10%

由於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栓,所以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若是能提早偵測到心房顫動的發生,可依照醫師醫矚服用抗凝血藥物及心律藥物,降低包含腦中風在內的中風風險。

此外,心房顫動也會影響全身的血液輸送,所以患者容易出現頭暈、腳部腫脹等症狀,並伴隨經常性的心悸,黃群耀提醒,有以上症狀者,也可能是心律不整的高風險族群。

早期對於心律不整的篩檢,需要將心電圖機「黏」在身上一整天,除了洗澡困難、無法劇烈運動等不便之外,還有可能「作白工」。黃群耀補充,由於心律不整出現的時機相當難預測,其檢查就像「官兵抓小偷」,幸運者一天就可以檢測出來,但也有12週,甚至是3個月以上才出現一次心律不整症狀的案例。

為改善傳統心律不整篩檢的困難性,北醫附醫與顒慧科技、中央大學產學合作,共同推出結合醫療系統且經醫療認證的專用心電圖手錶監測服務。

心電圖手錶是一款專門為篩檢心律不整所推出的手錶,病人可自費租用手錶並佩戴14天,即可進行24小時不中斷的居家篩檢。配戴心電圖手錶後,仍可正常生活、運動,卻能夠持續監測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狀況發生。目前已有12名個案接受心電圖手錶篩檢,其中有9名個案檢驗出包含心室、心房早期收縮、心房顫動等問題,心臟問題檢出率達75%

黃群耀表示,利用手環蒐集心律資料外,後端更應用人工智慧平台分析,直接整理出疑似心律不整的時間與數據,醫師不須逐筆分析大量的心電圖資料,加速檢驗流程。而心電圖手錶篩檢並具有資料即時回傳功能,當系統偵測到心律不整的症狀發生後,會立即通知醫院,有助於後續治療計畫的提早擬定,希望減少因中風而需要負擔高額的照護費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