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晚期胰臟癌治療有突破 二線新藥現生機

晚期胰臟癌治療有突破 二線新藥現生機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 李嘉龍、成大醫院外科部教授 沈延盛、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暨成大血液腫瘤科醫師 陳立宗

體重原有78公斤的孫女士,但毫無任何不適的狀況下,在3個月內暴瘦35公斤。檢查後才發現胰臟長了乒乓球大小的腫瘤,為胰臟癌第2期。經由開刀切除,不到一年就復發,並轉移至周邊淋巴結;因癌細胞頑強,第一線化療不到半年即失效。直至主治醫師沈延盛替她爭取參與胰臟癌新藥治療計畫,接受治療2個月後,腫瘤明顯獲得控制而縮小,至今已持續治療超過8個月。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李嘉龍醫師指出,根據2015年癌症登記,胰臟癌新發人數約2,237人,而死亡人數卻高達1,948人,近9成患者無法存活超過1年以上,5年存活率也僅7%,其發生率雖未列入十大癌症,但死亡率排名卻位於男性第8名、女性第5名,為公認的「癌中之王」。

難發現易轉移 致死率極高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教授表示,從過去的癌登統計資料可發現,新診斷的胰臟癌患者中,每五個人就有一個選擇「放棄治療」。因為胰臟深藏在後腹腔,不容易檢查而忽略異狀,使胰臟癌發現時常超過4公分,已屬晚期。

加上胰臟是後腹腔之器官,鄰近肝臟、十二指腸、胃和橫結腸,所以容易發生器官轉移;而胰臟尾部腫瘤則會轉移至腹膜腔和脾臟;由於胰臟附近血管、淋巴管、神經分布密集,所以也容易遠端器官轉移。

陳立宗提及,轉移性胰臟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疾病,致死率高。過去第一線化療藥物以fluorouracil為主,但治療反應不佳;後續發展出gemcitabine,無論是單獨治療或合併標靶藥物,均顯示出一定的療效;口服S-1,雖陸續被證實其療效,但仍無法有效改善胰臟癌病患整體存活率,而且,當第一線藥物治療失效,則必須面臨後繼無藥可醫、束手無策的困境。

二線新藥現生機 提升整體存活期

而胰臟癌新藥ONIVYDE「安能得」為全球第一個經臨床實驗證實,能在晚期胰腺癌第一線化療失效後,作為二線治療的藥物,能成功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達6.1個月。特別是對於亞洲患者效果尤佳,新藥合併治療能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達8.87個月(傳統化療的對照組僅3.7個月),延長超過2倍的存活時間。

此研究結果不僅刊載於世界頂尖的醫學期刊Lancet,也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署的許可證,堪稱是台灣癌症新藥開發史上重要里程碑;健保署自201881日起,也核准胰腺癌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提供胰臟癌患者一線希望。

陳立宗指出,由於胰臟癌的特殊性,腫瘤會局部纖維化而阻礙化療藥物進入,影響治療效果。而胰臟癌新藥採用奈米微脂體包裹藥物,微脂體劑型獨特的滲透和滯留作用,可有效攜帶藥物進入胰臟癌細胞組織,達到治療效果;微脂體也能讓藥物不會在其他組織或循環中釋出,有效減少副作用。

治療一不二要 重獲新生的機會

成大醫院外科部教授沈延盛分享,過去民眾對於胰臟癌多半存有存活期短且治療痛苦的刻板印象,讓不少患者如同傅達仁一樣,一旦知道罹患胰臟癌,就選擇放棄治療。

從治療團隊的經驗顯示,第四期的胰臟癌患者,若放棄治療,中位存活期確實不到2個月;單進行傳統化學治療為8.511.5個月;若合併化學治療及手術,可延長至22個月。而第三期患者,藉由適當整合化放療,中位存活期可延長到1315個月,若能進一步接受手術,中位存活期更可到33.6個月。

由此可見,有治療有希望,沈延盛呼籲,罹患胰臟癌不要害怕就醫,或自行宣布放棄治療,只要能不放棄希望,積極與主治醫師密切溝通,配合藥物治療;注意營養攝取,維持良好作息,提升自體免疫力,增加治療機會,就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延長存活機會。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