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腎友顧健康 這件事一定得做

腎友顧健康 這件事一定得做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暨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 盧國城、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 唐德成、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 王濋諭

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2017年報告顯示,台灣在2015年末期腎臟病盛行率與透析盛行率皆高居世界第一,且依據健保署統計目前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多人。

腎臟受損導致結構或功能無法恢復正常,稱為慢性腎臟病,可分為五個階段,這個過程可能非常長久,也可能很快地進入了第五階段-末期腎衰竭,必須要進行透析或換腎的治療。

末期腎衰竭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血液透析,即是「洗腎」,利用血液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將血液經由血液透析機器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水份。必須至醫院進行,每次時間約45小時,每週2-3次到洗腎室接受治療;腹膜透析,即是「洗肚子」,利用身體的腹膜作為半透模,導入透析液將廢物及多餘的水份排除。可在家中自行操作,每次費時約2030分鐘,一天更換約3~5次。

盧國城說明,長期看來,腹膜透析持續性過濾、排除體內水分與廢物,對於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較血液透析高,且腎臟移植成功率較高。鼓勵有能力自我照護的患者選擇使用,既可保有正常生活品質,也能兼顧家庭和工作。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唐德成解釋,對於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而言,透析治療可能會佔據腎友大多數的生活作息時間。而腹膜透析,只要經由護理人員教導與練習後,就可自行在家中、辦公室等地操作,較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而且過程中較不會出現血壓不穩的症狀,飲食方面的限制也較少,腎友也可適當安排運動與活動,對身心都有極佳助益。

根據2015年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中指出,五成以上慢性腎臟病友不運動,恐導致腎臟惡化,危害健康。

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臟衰竭,造成代謝不平衡、心肺功能降低,導致身體延展性、協調性及肌肉強度逐漸下降,加上末期腎臟病因尿毒影響,會出現貧血及肌肉病變等症狀,容易感到疲憊、體適能變差,因而降低運動意願。

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王濋諭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因為腹膜透析而減少運動量、甚至不運動,容易因血中脂肪累積、血液循環速度變慢,使得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直接或間接造成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讓腎臟健康愈來愈差。

盧國城指出,運動有益健康,美國腎臟疾病治療成果品質指南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透過規律運動,降低肌肉量損失以及提升體能活動。每天只要走30分鐘,每星期至少5天、共150 分鐘,能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進而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一篇本土研究指出,透析的腎友透過有氧運動後,其血液中內修護細胞增加、有效緩解發炎,並能改善營養、骨密度與運動耐受性。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