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從「腸」計議 遠離憂鬱壞情緒

從「腸」計議 遠離憂鬱壞情緒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

你知道嗎?原來情緒的好壞,居然和蔬果攝取量的多寡直接相關。根據董氏基金會20132016年所進行的台灣身體快樂指數調查結果,發現腸道順暢力與愉悅力呈現正相關。調查超過3200餘份問卷中,有近8成民眾表示自己常常容易感到不耐煩!僅不到4成對生活感到滿足或快樂;近6成民眾常有腸胃不適的問題,約4成民眾有腹瀉或便秘的問題。

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如能天天排便、沒有便秘或腹瀉困擾、也無消化不良或脹氣等腸胃不適問題者,則會覺得自己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對生活感到快樂滿足、較不容易感到不耐煩;反之,順暢力不足者,快樂感隨之低落。

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表示,多篇國內外研究指出,腸道健康對情緒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腸道環境健康有利於益生菌生長,經由「腦腸軸線」(gut-brain axis,也就是腸道-大腦間的交互作用)影響人體神經及內分泌系統,就能提高正能量產生。

研究顯示,腸道菌落改變會影響情緒,包括慢性疲勞症候群(CFS)、心理壓力程度及心理狀態,而這些症狀在菌落改善後明顯好轉。加拿大一項2013年的研究亦指出,腸道菌叢改變會影響類焦慮及憂鬱行為,以益生菌治療改善腸道狀況後會降低類焦慮及憂鬱行為之發生。

如何改善腸道菌落來影響「好心腸」呢?陳志道提醒,維持腸道益菌生環境是重要關鍵,而多攝取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可幫助建立腸道益菌生環境。曾有根據動物實驗發現,冷凍乾燥奇異果與奇異果膳食纖維可改善動物腸道菌落比例,促進益菌生長抑制壞菌。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表示,蔬果對於身體健康維護無庸置疑,對於正面情緒提升也漸漸獲得許多實證。如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發表一篇蔬果可提升正面情緒的研究指出,多吃蔬果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對事物看法較正面。

英國健康心理學期刊研究也發現,當受試者比平日攝取的水果份量多出0.11份、蔬菜份量多出0.15份時,情緒較正面,而且好心情還可延續到隔天。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對年輕成年男性進行飲食介入,發現攝食奇異果可改善情緒,包含疲勞指數下降、活力指數增加、沮喪指數顯著下降等。

蔬果對健康的好處多多,但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每日吃不到3份蔬菜或2份水果者竟高達86%。攝取不足的原因,是因為外食族群較不容易主動攝取到水果。

陳志道認為,民眾往往忽視水果在維護腸胃健康的重要,但水果除了膳食纖維、維生素等,水果酵素對於嗜吃肉類者,可說是天然保健品,如奇異果內的奇異酵素、木瓜中的木瓜酵素等,有助分解蛋白質、促進腸胃消化,緩解食用肉類後的飽腹感。

尤宣文提醒,每天至少要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建議可選擇含較多蔬果的餐點,或是自備水果取代零食。多吃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蔬果,如柑橘類、莓果類、芭樂、木瓜、奇異果、香蕉、木耳、波菜、胡蘿蔔、海帶、菇類、花椰菜等,能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改善腸道功能,且水溶性膳食纖維也是讓腸道益菌生長的重要關鍵之一,對於降低負面情緒、改善焦慮等有不錯效果,有助於打造正能量體質。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