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調整心境三步驟 媽媽產後不憂鬱

調整心境三步驟 媽媽產後不憂鬱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臨床心理師陳宜家

懷孕生子本是歡欣喜悅之事,卻有許多媽咪落入產後憂鬱的幽谷,常有莫名想哭、覺得委屈、情緒低落、喜怒無常等狀況發生。小心!這可能是產後憂鬱警訊!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臨床心理師陳宜家表示,懷孕生子讓媽媽的時間、體力、腦力和心力產生了限制,原本生活上關注且感興趣的人事物,因孩子出世而無暇顧及,進一步產生既有角色形象失落、失職及失能的複雜感受。

新生兒需要無微不至照護、仰賴父母滿足需求、不能靠理智或語言溝通等,對父母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母親哺餵母乳、犧牲睡眠、失去自由等,身心俱疲程度不言而喻,還須面對周遭過多的關心,其壓力可想而知。若再缺乏實質和心靈上的幫手時,無助感將其逼向無望之境,產後憂鬱就會在此時爆發。

根據臨床統計,因荷爾蒙及生活角色的變化,約有五至八成的婦女產後情緒低落,其中一到二成的媽媽會出現「產後憂鬱症」。而每千例的生產個案約有12位罹患「產後精神病」,根據國外統計產後精神病約有 5%的自殺率及 4%的殺嬰率,必須接受積極治療,以免造成不幸。

為了陪伴新手媽咪度過產後情緒低落期,預防落入產後憂鬱,甚至產後精神病的泥沼中。陳宜家指出,產後婦女、新手媽媽應釐清自我角色轉換,懂得適時釋放壓力,陳宜家也提供調整心境三步驟,助媽咪們走過低迷幽谷。

步驟1重新權衡 有所取捨

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會有許多超過負荷的狀況出現,首當其衝是時間不夠用,再來是體力及心力的耗損。當無法面面俱到時,正是重新盤整人生價值的好時機。如,當上班時間已到,孩子卻發出需求,就得思索,是否請假在家陪孩子?陪伴孩子和工作哪個重要?需要重新權衡,甚至要有所取捨。

步驟2 感恩援助 降低抑鬱

許多研究指出,長期照顧者若有感恩心,可以降低抑鬱、增加個人價值感,其自律神經及活性都會提升。產後媽咪要跳脫既定模式,適度讓家人協助照顧孩子,也要放心請同事分擔工作,感受助援的美好,與人產生正向連結後,感恩心生起,憂鬱感自然降低。感恩他人外,最重要的是要感恩自己,感恩自己選擇承擔新的人生任務,以及願意嘗試無條件付出慈愛。

步驟3 認識自己 面對情緒

以人為鏡,孩子是我們的鏡子,每天不斷映照出自己有多少情緒遺毒,發現許多累積未處理的負面。譬如,當孩子不能依照期待規矩用餐,弄得一團亂時,雖知他仍在學習,但就是無法控制情緒,忍不住爆發。這是你的情緒遺毒導致,可能是幼時家中餐桌氣氛不好,不舒服感仍存在。孩子能幫助我們認識,許多失控情緒的出現,是反應曾經受的苦尚未被撫平。

陳宜家指出,以三步驟自我檢視後,在睡前,不妨空出三分鐘給自己,進行「增能」活動,日復一日的練習,會使情緒越趨平穩,精神體力也跟著增強,必能成為一個充滿自信又快樂的媽媽。

陳宜家提醒,當發現身邊親友產後對剛出生的孩子沒感覺、不想親近孩子,常會哭泣,可能是「產後憂鬱症」,務必盡快找專業醫師及心理師幫忙,帶她走出憂鬱,做個健康快樂的媽媽。

調整心境三步驟 媽媽產後不憂鬱_圖2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