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高達8成民眾曾「下背痛」—認識預防及治療方式

高達8成民眾曾「下背痛」—認識預防及治療方式_圖1

【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

談到「下背痛」就不得不提到全民所喜愛的棒球!下背痛多半發生在棒球選手身上,因傳接投球需要快速與穩定的軀體動作,是影響賽事的重要關鍵。而棒球運動一直以來是台灣民眾關注度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不論是美國、日本、台灣職棒,一到開打的時刻,總是吸引民眾的目光,因此關心棒球運動的民眾,可透過觀察選手的表現來進行台灣運動彩券的投注,不僅可為自己喜愛的選手加油,更可以協助國際體育交流、發展國內體育及體育環境的改善,讓台灣運動選手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下背痛的問題若發生在一般民眾,其因是不當的姿勢、生活習慣,進而造成下背痛的困擾,那該如何改善下背痛的擾人問題,下列將提供幾點注意事項及建議。

造成下背痛的成因

下背痛(Low Back Pain)是一般人及棒球運動員中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也是世界各地的人們造成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約有7080℅比例的人們在一生中都可能遭遇下背痛的困擾,其中1020℅的人們,會演變成至少持續3個月的慢性下背痛(CLBP),慢性下背痛已成為美國成年人導致失能的第二大原因,導致下背痛的原因可大致區分為「神經性下背痛」、「非神經性下背痛」兩種類別。

「神經性下背痛」是由於神經根病變或神經的壓迫所導致的,症狀包括:下背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感覺異常、下肢無力、足部肌肉萎縮、神經反射弱化甚至消失等,是屬於較為嚴重的下背痛類型,疼痛區域分布在小腿外側、大腿後側等。

「非神經性下背痛」又名為「肌肉骨骼型下背痛」、「非特定性下背痛」、「物理性下背痛」,發生原因與肌肉、肌腱、韌帶拉傷(扭傷)、關節退化(發炎)、骨質疏鬆有關,疼痛主要出現在脊柱兩側,嚴重的甚至會蔓延至臀部及大腿後側。

下背痛的診斷治療及預防

下背痛的診斷包括病史的詢問,針對疼痛位置、程度、發作時間、在那些特定姿勢下出現疼痛,是否有疼痛蔓延、轉移、感覺麻痺、肌肉無力等症狀,另外若懷疑下背痛是腫瘤、骨折或感染所引起的,可利用X光(X-ray)、電腦斷層掃描、磁共振(MRI)進行檢查。

下背痛的治療包括:

(1)      藥物治療:醫師開立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有效緩解疼痛並具有消炎的作用,另外肌肉鬆弛劑可放鬆肌肉,降低不適感功效良好。若為神經性下背痛的患者,醫師評估開立強效止痛藥(嗎啡類止痛劑),注意使用期間應小於三週。

(2)      物理治療:可藉由淺層熱療(熱敷)、冷療(冰敷)、按摩、針灸、牽引(被動式的復健)、低能量雷射、電療、深層熱療(超音波)等進行治療,特別提醒上述治療需由專業復健科人員執行。

(3)      注射治療:若接受上述傳統療法超過三個月仍不見好轉,並持續反覆發作,且發作時痛不欲生,則可考慮接受注射少量麻醉藥、類固醇治療,或考慮採用增生療法 (Prolotherapy),即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直接注射至軟組織患處,有效刺激軟組織重新自體修復。

(4)      手術治療:九成以上的下背痛患者,經由藥物與物理治療、適度臥床休息,症狀可大幅度改善並自然痊癒。若上述治療都宣告無效,且患者持續出現難以忍受的下背痛,則可考慮以手術進行治療。

下背痛的預防方法包括:保持正確姿勢、適時變換姿勢、避免急速前彎及旋轉、身體過度後仰、接取東西時應旋轉身體、拿舉物品時應膝蓋前後交叉彎曲蹲下,以免下背部肌肉韌帶疲乏、受損,平時進行適度運動例如:游泳、步行、慢跑,以及背部鬆弛、抬臀、抱膝靠胸、仰臥起坐、抬腿、後抬腿等運動。日常養成習慣維持正確姿勢,並鍛鍊背部肌肉肌力,可讓惱人的下背痛問題遠離你!

【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