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手及腳的穴道圖示

1. 鼻竇
2. 肝臟
3. 心
4. 肺
5. 腎
6. 脊骨
7. 頭
8. 脖子
9. 喉嚨(懷孕禁用)
10. 胃
11. 耳朵
12. 肺
13. 眼
14. 腎
15. 胰
16. 肩膀
17. 肝臟
18. 膽
19. 甲狀腺
20. 停止打嗝
21. 腸
22. 膀胱
23. 攝護腺、陰莖(男) 子宮(女)
24. 臀部
25. 睪丸(男)卵巢(女)
26. 腰
1. 竇
2. 腦下垂體
3. 鼻子
4. 大腦
5. 太陽穴
6. 延髓、小腦
7. 脖子
8. 眼睛(右腳為左眼;左腳為右眼)
9. 耳朵(右腳為左耳;左腳為右耳)
10. 副甲狀腺
11. 甲狀腺
12. 僧帽肌(覆蓋頸部到背脊的肌肉)
13. 肺、氣管
14. 肩
15. 太陽神經
16. 胃
17. 十二指腸
18. 胰臟
19. 心臟
20. 腎上腺
21. 腎臟
22. 脾臟
23. 橫結腸
24. 降結腸
25. 輸尿管
26. 小腸
27. 膝(右腳為右膝;左腳為左膝)
28. 直腸
29. 肛門
30. 膀胱
31. 睪丸(男)卵巢(女)
1. 直腸
2. 坐骨神經
3. 肛門(痣疾)
4. 鼠蹊
5. 輸卵管(女)
6. 肋骨
7. 下身之淋巴腺
8. 股關節
9. 攝護腺(男)子宮(女)
10. 內尾骨
11. 陰莖(男)陰道(女)、尿道
12. 尾骨
13. 腰椎
14. 胸椎
15. 膀胱
16. 副甲狀腺
17. 頸椎
18. 鼻子
1. 下身腹部(減輕經痛和經期緊張現象、月事不順)
2. 坐骨神經
3. 肛門(痔疾)
4. 鼠蹊
5. 輸卵管(女)
6. 外尾骨
7. 睪丸(男)卵巢(女)
8. 股關節
9. 上身之淋巴腺
10. 肋骨
11. 膝
12. 肩胛
13. 肘關節
14. 橫隔膜
15. 肩膀
16. 內耳
17. 胸
18. 胸部淋巴腺
19. 喉和氣管
20. 扁桃腺
21. 下頜
22. 上頜
23. 太陽神經(顳葉、三叉神經)
24. 心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