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肉類致癌的科學依據

最近新聞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加工肉類列入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列為2A類致癌物(很可能致癌),消息引起社會評論不休。

世衛發言人表示,加工肉類和紅肉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這些肉類製品包括的種類很多,如:火腿、煙肉、熱狗、香腸和漢堡、肉乾、罐頭肉,以及一切含肉類的醬汁等等,並認為每天食用50克(1兩)加工肉品.將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高達18%,相信此言論對肉類經營者造成不少的經濟損失。話說回頭,加工肉類和紅肉有可能致癌的說法一直都有大量的研究支持,直到近期才向各大媒體公布,到底肉類致癌成因有何科學理據?

炎症

紅肉致癌論一直以來都有學者提出,但都是眾說紛紜,舉2001年發表於《Biochimie》醫學雜誌的研究作為例子,該研究來自德國基爾大學(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 zu Kiel)研究團隊針對紅肉致癌進行的動物實驗,團隊發現攝取紅肉的實驗性小鼠會出現炎症反應(即是發炎),其炎症的輕重程度與致癌機率呈正比上升趨勢,引起炎症的「幕後兇手」可能是隱藏在紅肉內的一種成分 ── N-羥基乙醯神經胺酸(N-Glycolylneuraminic Acid,Neu5Gc)。

致癌物質生成

過去數十年至今,科學家從醫藥科學的角度大膽提出肉類致癌的病理學假說,他們一直相信肉類致癌多與烹調方法和炮製時間有關,如以烘焙、烘烤、油炸和油煎肉類等等會產大量的致癌物質,而公認的致癌物,包括了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化合物與N-亞硝基化合物。

肉類愈紅愈易致癌?

一般而言,豬肉、牛肉和羊肉都屬於紅肉類,之所以稱為紅肉,是因為肉類成分內的肌紅蛋白(Myoglobin)含量較高,而肌紅蛋白本身是一種結合蛋白,主要由一條肽鏈和一個血紅素(Heme)輔基所組成,所以高含量的肌紅蛋白意味著血紅素的含量亦高。大家都知道血紅素所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是鐵質,如果鐵質濃度過高就會出現問題。

高濃度的鐵質會加速脂質氧化反應發生,最終產生大量氧化物(自由基),損傷正常細胞。另一方面,高含量的鐵質亦會催化N-亞硝基化合物。N-亞硝基化合物會傾向與其他營養成分合成人體有害物質,可能引起肝臟、腎臟和血管損傷,甚至提升致突變和致癌風險。就上述論點來看,紅肉致癌的「原兇」實則上是高濃度的鐵質,而間接致癌物要歸究於N-亞硝基化合物。

預防腸癌食物與營養成分

● 食物:牛奶、鯷魚、白魚、蘋果、藍莓、高纖食物(蔬菜類)和全穀類(如小麥)等等,特別是大蒜和番薯。

● 營養成分:維生素C、維生素K、天然花青素、茄紅素、胡蘿蔔素、薑黃素和白藜蘆醇等等。

其他癌症

據部分文獻認為,攝取過量的加工肉類和紅肉有可能引起不同的癌症,如乳腺癌、腎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等,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不論如何,任何加工食物都要限制攝取量,並不限於肉類食品,即使不會致癌也可能會致肥或提高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由於肉類含有大量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鋅(維持免疫系統健康)和維生素B(B12和B6)等,對人體很有益處,應該適量攝取為宜,但要注意烹調方法、烹調時間和加工方法。

● 避免使用煙燻和鹽漬等方法加工肉類
● 避免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肉類
● 盡量少用烘、焙、烤、煎和炸等方法烹調肉類。
本文作者:林佑(研究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理科碩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