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跨時代非侵入性立體血管攝影

許多視網膜疾病的診斷,如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等,需注射螢光劑或循血綠進行血管攝影,經由這些影像上的螢光劑或循血綠滲漏點,判讀出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需花費較長時間,且侵入性的檢查對病患風險大。

臺北榮總眼科部引進最近式光學共軛掃描儀(SSADA),將視網膜疾病檢查帶入非侵入性檢查的年代,不需散瞳、打顯影劑,只要光學掃描,可即時獲得視網膜斷層及血管影像,非侵入性,對人體傷害少,對各種視網膜疾病的診斷及預後大有助益。

光學共軛掃描儀,結合光學共軛掃描儀以及都卜勒超音波的概念,病患不需注射螢光劑或循血綠等顯影劑,可在短時間內快速地掃描靜態的視網膜結構影像,同一時間內,也偵測到血管結構的訊息,因為血液流動而產生的微小變異,加以放大和消除雜訊,而可以偵測動態的血管血流,並且截取這動靜態的影像重組成一即時的視網膜斷層血管攝影影像。由這個影像的判讀,可提供醫師視網膜解剖上的變化,例如是否有黃斑部水腫、是否有脈絡膜新生血管等等。

此外,其他一些非視網膜的疾病,例如青光眼或是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近來被認為致病的機制可能是血液循環的不足。利用光學共軛掃描儀,也可偵測視神經周圍血管的血流情況,對於疾病的診斷及預後有很大的幫助。

惟光學共軛掃描儀所得到的視網膜斷層血管影像,仍無法偵測新生血管的滲漏、或分辨動靜脈血管,亦無法偵測血流,而且偵測的寬度有限。但可以獲得血管在視網膜不同深度的分佈情形資訊,模擬血管造影的影像。因此,傳統的光學共軛掃描儀仍不能完全取代螢光血管攝影或是循血綠血管攝影。

光學共軛掃描儀除了可獲得模擬血管造影的影像,做為幫助診斷新生血管的依據外,對於其他諸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等疾病所引起的黃斑部病灶,可以得到一個快速、高解析度的影像。另外,對於其他如黃斑部皺摺、黃斑部裂孔、青光眼或是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也可以偵測視神經周圍血管的血流情況,幫助疾病的早期診斷。
本文作者:臺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 陳世真 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