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突然失聰,把握黃金治療期,提高治癒力

聽覺是人們重要的感官之一,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情緒,當聽力發生障礙時,生命也隨之失色。

近日於門診有不少患者因聽力問題而前來就診,其表現與時序不盡相同。當中有些是”突然間”聽力喪失,甚至伴隨著頭暈的情況發生。如此急遽的變化不只對生活帶來困擾,心理上也常伴隨著不安,這時應馬上就醫,讓耳鼻喉科醫師介入檢查並積極治療以增加恢復的機會。

突發性的聽力喪失,可能是傳導性或是感音性聽力障礙。傳導性(物理)的因素可能是耳垢填塞/異物、中耳積水、外傷性耳膜破損或聽小骨損傷等傳導路徑上的問題,解決其物理因素後就有機會能夠進步。臨床上較困擾的是”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其學術定義為在三天內發生連續三個頻率大於30分貝的聽力喪失時稱之。發生率來說男、女比例相似、多以單側聽損表現為主,發生原因有許多,其中以循環問題、感染、外傷因素較常見。臨床醫師多把它當作症狀表現,應經由詳細的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作鑑別診斷,以期解決正確病因、挽救病患的聽力。

1.循環問題:由於內耳耳蝸動脈多僅來自於前小腦下動脈(AICA)而無其他分枝,所以一旦栓塞(中風),神經系統就不可逆地受傷了。在有心血管問題或是糖尿病的患者,其末梢血循較差就有較高發生機率。

2.感染狀態:先前研究某些病原可能侵犯前庭、耳蝸神經,造成症狀,如腮腺炎 (Mump)、巨細胞病毒(CMV)、德國麻疹(Rubella)、梅毒(Syphilis)等,突發性聽力障礙可能為感染後的後遺症。

3.外傷:因為創傷造成的顳骨骨折、大腦皮質震盪、內淋巴循環問題(廔管)等,而造成聽力受損。

其他包括藥物因素、自體免疫抗體、壓力、聽神經瘤等,都可能導致突發性聽障的表現,所以醫師要像偵探一樣,由蛛絲馬跡找出病因。

臨床表現部分變化不少,由於前庭、耳蝸系統相鄰,所以可能同時受到影響,造成聽損、耳鳴與暈眩的症狀。統計上:越高頻率、越高分貝聽損,則恢復機會越小;眩暈的情形持續越久,預後也較差,所以把握黃金治療期(約1-2星期),積極介入治療是最重要的。

目前對於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的病患,由於無法一開始即認定病因,所以在檢查的同時就要先給予治療,以增加神經恢復機會。目前經驗上的標準用藥為:口服高劑量類固醇、針劑類循環藥物以及耳內類固醇注射,高壓氧治療則為附屬療法。

1. 類固醇(口服、耳內):其目的在於減少聽神經損傷、水腫與發炎的程度,讓功能正常的細胞能更快啟動修復。短時間高劑量類固醇的使用可能造成血糖急遽變化、腸胃不適甚至出血的情形,可搭配胃藥與制酸劑使用以減少不適。 (月亮臉、水牛肩或是腎上腺功能壓抑的副作用,在短時間使用的病人身上發生機率不高)。

2.針劑類循環藥物(Rheomacrodex) :目的為增加體內循環體液量,讓器官氧氣與營養更好。但在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的患者不適用,過多的體液量反而成為負擔。

3.高壓氧、銀杏、鎮定類藥物:皆為症狀治療,目的為讓器官氧氣與營養更好,減少自由基傷害並減少神經異常放電的耳鳴或是眩暈感。

經驗上來說,黃金治療期約在發生內的2個星期,眩暈感約在3-4個星期穩定、而後聽力與耳鳴狀態約在2個月落底(定型)。約莫2/3的病人聽力能夠進步,但幅度未定。所以當突發性聽力障礙降臨時,切莫忽略它 ! 儘快至耳鼻喉科就診與治療,多一分治癒機會。

∼有好的聽力,生命才能持續美好∼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主治醫師 許慶輝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