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禿髮的救星?毛髮再生新契機

再生醫學研究又有重大突破!臺北榮總皮膚部陳志強醫師、國立陽明大學李光申教授與美國南加州大學鍾正明院士跨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小鼠身上適當的給予毛囊刺激,可以誘發超過5倍毛囊的活化與再生,而此重大研究成果已被刊登於國際第一流的期刊 ”細胞” (CELL )。
    
頭髮在人類社交生活中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禿髮會使人缺乏自信並顯得蒼老。近年來,由於污染的嚴重及生活和工作壓力的關係,因落髮而來求診的病患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因此,如何促進毛髮再生並治療禿髮一直是社會大眾所關心的議題,也是科學家們一直努力的目標。

雖然過去已知當組織受到傷害時將會引起再生的反應,然而我們研究結果顯示:適當地給予微小的傷害可促使不同的器官間產生協調性的合作而產生更有效率的再生;藉由適當的排列來拔除一定密度的毛髮來達到誘發超過五倍毛髮(包括有被拔除及沒被拔除的毛髮)的再生,但若拔除的密度低於某個閾值時則不會產生任何再生的現象。

這種全有全無的集體再生或不再生的現象呈現出的是一種新發現的器官層級的”群聚感應現象 (quorum sensing) ”。群聚感應是一種社會行為讓族群做一個共同的決定,就生物體來說,群聚感應是讓不同組織的細胞間相互合作並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如再生。以就這個反應來進行更進一步的分子與基因分析發現:免疫反應、發炎及傷口修復的基因均參與了這個再生的過程。而取決於閾值高低的”全有全無的再生反應”是藉由兩階段的免疫反應所達成的。

首先,拔毛所導致的毛囊表皮細胞的凋亡會釋放出細胞激素CCL2,而這個細胞激素(CCL2)則會吸引分泌腫瘤壞死因子的巨噬細胞到毛髮拔除的區域,一旦累積夠多的巨噬細胞及腫瘤壞死因子而且超過活化的”閾值”時,則在這個拔毛範圍內的所有毛髮包括被拔過跟沒被拔過的毛髮都會一起再生。

藉由結合免疫與再生反應,這樣的群聚感應機制可以讓皮膚決定在面對外界傷害時該如何反應,若是傷害很輕微則任何反應都不發生;但相對的若是傷害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則毛囊幹細胞將會全部活化而造成全面的再生,這個新發現對於發展對抗退化性疾病如禿髮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群聚感應的現象應不只存在於毛囊,而是可以發生在身體的各個器官或組織中,這種有效率的再生反應若是能運用在再生醫學上,將會對未來治療退化性疾病帶來新契機。
本文作者:臺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陽明大學醫學院皮膚學科助理教授 陳志強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